《金融时报》:我们生活在一个民选的暴君时代

英国《金融时报》的经济分析师马丁·沃尔夫在该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所谓的“恐惧和愤怒政策”倾向于强权统治者。
沃尔夫认为,“民选暴君”的“无组织治理”可能比“单一领导人统治的政府机构”更加糟糕。
机构不会阻止人民
作者认为,根据这种恐惧和愤怒政策,单靠这些机构无法遏制人们对暴君倾向的威胁,只有基于希望的政策才能遏制这种危险。
根据文章的说法称,在发展中国家,潜在暴君的选举往往遵循其前任的“明显失败”(正如巴西所发生的),或者因为人们遭受“根深蒂固的羞辱”(例如在俄罗斯发生的),或者是由于上述两个原因。
马丁·沃尔夫提出质疑:如何理解在美国的这种逻辑,负责调查俄罗斯干预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案的特别检察官穆勒出具的报告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早期阶段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为什么他会成功当选总统?为什么很多人仍然选择相信他?
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些问题:第一个是恐惧和愤怒,而这是由于长期的经济失败、金融危机和文化转型。
沃尔夫还补充道,另外一个解释就是,一些精英们希望利用与这些变化和失败相关的情绪获得巨额减税和放松管制。
《金融时报》:民选的菲律宾总统暴君杜特尔特[欧洲通讯社]
暴君无处不在
作者对其关注美国的理由作出解释称,美国仍然是自由民主的主要捍卫者。
在笔者看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民选的暴君领导人在成熟的民主国家中脱颖而出,“但我们现在看到暴君无处不在”。
沃尔夫对这种民选暴君举例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印度总理莫迪、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意大利副总理马泰奥·萨尔维尼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
但是,《金融时报》认为这些暴君的统治方式有所不同,其中一些国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而另一些国家则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同时,部分国家长期以来就采取民主统治制度。
暴君的道德主张
通常情况下,暴君领导人将自己打造成人民免遭外国势力、少数民族势力和“奸诈”精英伤害的真正保护者,但该文章的作者表示, “这只是一种道德主张,而不是政治主张。”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让·维尔纳勒在其著作中提出质疑: “什么是民粹主义?”这是一种民粹政客模式,但这是成功的,蛊惑人心的民众必须表现出对自己作为命运使者的信心。
《金融时报》援引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莱夫斯基和丹尼尔·齐布拉特——两名教授在一篇题为“民主国家是如何死亡的?”的文章——的说法称,对于任何想破坏民主的领导人来说,破坏民主并不困难,根据两位教授的说法称,首先是破坏诸如司法机关、税务机关、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等机构。
其次,这些想要破坏民主的领导人应该依赖于边缘化或消除其政治对手,特别是边缘化或消除媒体,第三,其应该违反选举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