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赛尼与希特勒会晤真相

侯赛尼与希特勒会晤
阿明·侯赛尼(左)视希特勒为对付共同敌人(犹太复国运动及其保护者英国)的强大盟友 [德国媒体]

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与前巴勒斯坦大穆夫提哈吉·阿明·侯赛尼举行会晤,后者在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后被驱逐,转而寻求与德国结盟,争取德国的支持以对抗英国的殖民占领及犹太膨胀的野心。

历史回顾

在英国托管政府的庇护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及其武装组织在巴勒斯坦不断壮大,大穆夫提侯赛尼对此极力反对,导致双方发生冲突,因而政府下令解散由侯赛尼领导的阿拉伯最高委员会,并将其革职流放,其部分同伙也被驱逐出巴勒斯坦。 

侯赛尼从英国人手上逃脱后经海路来到黎巴嫩,并在那里居住了两年,在此期间,侯赛尼领导了1936年爆发的巴勒斯坦革命,其于1939年10月25日转移至伊拉克,在英国的追捕压力下,1941年5月他被迫转移至伊朗,最终持意大利护照离开德黑兰前往罗马。

1939年5月22日,意大利与德国签订同盟协定,加入一年前为反对并封锁共产国际而建立的德日联盟。同年9月3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伊拉克境内,国际势力交织,冲击阿拉伯利益,伊拉克领导层对同盟国与轴心国的立场也存在分歧,因此哈吉·阿明开始寻求外界帮助,并通过其黎巴嫩籍秘书奥斯曼·卡迈勒·哈达德开始与德国进行接触。

自1933年起,巴格达便受到了德国外交政策议程的特别关注,德国一位名叫格鲁帕(Grobba)的资深外交官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当时在巴格达的欧洲侨民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也与伊拉克的国家官员及其他阿拉伯地区的领导层有着良好的关系,侯赛尼便通过他与德国政府的代表们取得了联系。

1941年2月12日,格鲁帕给德国外交部发函,确认侯赛尼秘书奥斯曼·哈达德已携带侯赛尼致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信件抵达了柏林。

侯赛尼在致阿道夫·希特勒的信件中表达了他准备在战争中与德国结盟的意愿,因为二者面对着共同的敌人–犹太复国主义,当时德国纳粹敌视犹太复国主义与英国,因为英国保护犹太人并与德国开战。

但是侯赛尼也为该结盟附加了很多条件: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必须承认阿拉伯国家的完全独立,包括当时已独立的国家及其他尚处于英国托管或统治之下的国家;轴心国必须明确宣布对埃及和苏丹没有殖民意图。

同样,侯赛尼还要求承认阿拉伯国家有权根据人民意愿建立统一的阿拉伯联盟,不承认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并赋予阿拉伯民族终止该计划的权利。

对于侯赛尼的要求,德国外交部代表冯·维斯卡尔回信称:”德国完全承认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德意志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在打击共同敌人(英国及犹太人)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倘若你们为实现民族目标而被迫与英国开战,德国愿与你们合作,并竭力为你们提供有效的军事援助。”

因此侯赛尼希望轴心国取胜并将英国势力逐出巴勒斯坦及中东地区,犹太人也再无机会在巴勒斯坦建国。

侯赛尼在意大利与德国的强劲盟友墨索里尼会面后,于1941年11月的第二周抵达德国首都柏林,同月28日,希特勒在帝国总理府会见了侯赛尼,并称其为”耶路撒冷大穆夫提”及”阿拉伯解放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过程和结果

侯赛尼在其1999年出版的名为《穆罕穆德·阿明·侯赛尼回忆录》的书中谈及希特勒在会晤时对他说的一些话,其中包括”打击计划非常清晰,我们首先要不遗余力地打击犹太人,打击所谓的建立在巴勒斯坦上的犹太国家,因为犹太人希望通过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来帮助他们实行破坏其他国家的计划和行动”。

希特勒还补充道:“很明显犹太人并未在巴勒斯坦发挥建设作用,他们这些说法纯属谎言,巴勒斯坦的建设应全部归功于阿拉伯人而非犹太人,我决定一步一步地解决犹太问题,绝不停歇,并会就此事向所有欧洲国家提出要求,继而向欧洲以外的国家提出同样的要求。”

侯赛尼反复要求阿拉伯与轴心国之间签订正式盟约,但希特勒的意思是,鉴于此事的敏感性,为防止其被同盟国阵营(主要是英国和法国)利用,双方应暂缓此事,等待当前战事的结果。

德国媒体对两位领袖的会面拍照,用来宣传德国在欧洲战事中的立场,该会面被认为是巴勒斯坦领导层与纳粹巨人开始联盟对抗大英帝国的标志。

轴心国对阿拉伯所提要求的态度让侯赛尼放心,他开始为结盟能切实开展而营造氛围,因此,他在1942年3月底建立了”阿拉伯新闻中心”,发布以”东方信件”为题的时事新闻,该中心曾发布他在柏林阿拉伯语广播电台上对阿拉伯民众所作的支持轴心国的演讲内容。

这场结盟产生的结果包括,侯赛尼表现得如阿拉伯世界驻柏林大使一般,他曾多次为德国政府及社会名流举办招待会,向德国社会介绍伊斯兰世界,以消除过去对伊斯兰教及穆斯林的偏见,并号召建立新闻研究机构以介绍伊斯兰教。

当一部分在希腊为英国人工作的阿拉伯人(多为巴勒斯坦人)沦为德国战俘后,侯赛尼与德国当局达成协议,德国方面将他们从战俘营释放,并送往军事营地进行训练,侯赛尼曾前往看望他们并发表演说,他们最后成为轴心国战营中阿拉伯部队的核心力量。

1944年底,侯赛尼成功得到了德国的军事支持–派遣包括三名德国军官及两名阿拉伯军官在内的突击队,以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开辟反对占领者的军事战线。

突击队在死海附近的英军战线后方降落,他们携带了无线电通信装置、武器、大量爆炸物及现金,因为缺乏后勤支援,任务最终失败了,英军俘虏了大部分的队员。

1945年4月末,当德国军队溃败后,侯赛尼离开柏林,要求前往瑞士避难,但后者将其送往法国,将其软禁在首都巴黎附近的一所别墅里,最终他成功逃往埃及。

回应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及其盟友将侯赛尼与希特勒的会晤作为对巴勒斯坦问题开战的借口,并将巴勒斯坦人标记为比希特勒更糟糕的人,以此洗白他们的犹太复国计划及1948年驱逐巴勒斯坦人的惨案。欧洲国家认为侯赛尼是”战犯”及纳粹支持者,要求对其进行审判。

2015年10月21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致辞时,指控侯赛尼曾说服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声称希特勒原本并未打算屠杀犹太人,而只是想将他们驱逐出境,但侯赛尼告诉他,如果只是驱逐他们,他们会前往巴勒斯坦,因此建议将他们”烧死”。

但是内塔尼亚胡的言论遭到了大量犹太人的指责,其中也包括大屠杀的幸存者,以色列反对党领袖伊扎克·赫尔佐克表示,”穆夫提与希特勒的会面是在1941年,而纳粹的屠杀决定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形成了”,他要求内塔尼亚胡”立即”更正他的言论,因为这是”对历史的严重扭曲”。

另一方面,犹太历史学家伯纳德·路易斯发表声明称:“纳粹进行屠杀并不需要他人煽动”,另一历史学家摩西·泰什米尔也强调了这一点,警告世人不要“将纳粹与希特勒在屠杀中的责任转嫁到阿拉伯人身上,这是极富毁灭性的欺骗,旨在用过去的阿拉伯人的行为来侮辱今天的阿拉伯人”。

以色列历史学家艾菲·萨雷姆也认为侯赛尼“并未认同德国纳粹思想,他在战争期间结盟的原因是现实的,是为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英国和犹太复国主义是他们当时的敌人,有句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德国当时就是英国和犹太人的敌人,这就是穆夫提与轴心国合作的基础”。

以色列为纪念“纳粹大屠杀”而设立的“Yad Vashem”权力机构也批判了内塔尼亚胡关于侯赛尼的言论,认为其“毫不可信”。

该机构的一名历史学家迪娜·布拉特说道,“无论以什么标准来判断,内塔尼亚胡所言均无道理,希特勒犯下的这些罪行是不需要任何人帮助或煽动的,穆夫提阿明·侯赛尼与此毫无关系,关于1941年穆夫提与希特勒会晤的史料也否定了这一点,大屠杀早在会晤之前就已开始”。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与内塔尼亚胡会面时也强调了德国对大屠杀负有的责任。

总之,内塔尼亚胡对穆夫提的指控,在此之前就在犹太复国主义者之间反复被提及,甚至侯赛尼在世时就已存在,他也曾在其回忆录中谈及此事。

侯赛尼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犹太复国主义者尽了最大的努力,要将我当作战犯送到纽伦堡进行审判,但是同盟国对战犯的法律定性却并不适用于我,于是犹太人故意给我编织罪名以实现他们的愿望,其中包括说我煽动德国纳粹政权消灭犹太人,说我是数百万犹太人死亡的原因”。

据侯赛尼所言,在与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会面时他说道,“我们对犹太民族国家的抵抗不是因为宗教冲突,而是对我们国家及存在的捍卫,在阿拉伯国家,穆斯林与基督徒的关系是亲密而互助的”。同样,一些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团体也与德国纳粹有过联系。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