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正在应对物价下跌,以及与日本进行比较

通货紧缩的阴影笼罩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中国的物价正在下跌 (路透)

世界其他地区都在努力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之时,中国却面临着相反的问题,即物价下跌。

7月份,由于消费者价格下跌0.3%,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两年来首次正式陷入通货紧缩。与从能源到食品等各种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全球趋势相反,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价格已经持平。

虽然较低的价格可能听起来对普通消费者有吸引力,但经济学家认为通货紧缩对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当物价长期下跌时,消费者会减少支出,企业减产,进而导致裁员和工资降低。

中国经济陷入通缩是一系列警告信号中的最新一个,引发人们对其疫情后复苏力度的质疑。

分析人士为何担心中国物价下跌?

中国以前也曾陷入过通货紧缩,但这一次经济学家更担心物价下跌。上一次物价下跌是在2021年初,当时由于新冠疫情限制,数百万人处于隔离状态,工厂被关闭。

2022年年底取消严格的“动态清零”限制后,中国现在应该正走在复苏之路上。

而迄今为止,中国的反弹乏力。

尽管经济增长已从疫情期间的低基数回升,但多家投行下调了中国2023年的展望,因为预计如果不采取重大刺激措施,北京将无法实现5%左右的目标。

在国内,经历严酷的隔离后,中国消费者仍然对支出持谨慎态度,这使得经济失去了消费的关键推动力。

至于海外,在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各国从中国工厂的采购减少。

前景恶化之际,在日益严峻的挑战中,中国经济可能会遭遇严重冲击,这些挑战包括创纪录的低出生率、高水平的地方政府债务、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和高青年失业率。

分析人士为何要比较中国和日本?

中国的经济困境让一些观察家回想起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面临的困境,当时巨大资产泡沫的破灭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通货紧缩和增长停滞的周期。

中国目前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破灭前的情况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相似之处。

20世纪80年代末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以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闻名的出口大国,这与今天的中国没有什么不同。

20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资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停滞 (路透)

然而,与日本蓬勃发展的经济一起增长的是1991年破裂的巨大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当时日本央行加息以冷却飙升的资产价格。

日本陷入了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而公司则偿还了目前水下投资的债务,而不是花钱扩张。

由于企业和家庭推迟支出,随后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疲软或负增长(被称为“失去的数十年”)。

日本遏制经济衰退的努力(包括量化宽松、超低利率和减税)最多只取得了部分成功。

如今,该国经济规模达4.9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但规模比20世纪90年代初要小。

中国经济前景如何?

中国的经济前景受到越来越多挑战的影响,其中最紧迫的是房地产行业,它占经济的近三分之一。

中国各地地方政府历来依赖卖地收入,即使供应超过需求,也能激励支持房地产建设。

其结果是被称为“鬼城”的空置住宅区和基础设施过剩的激增,比如所谓的无处可去的桥梁。

据估计,2019年空置公寓占住房存量的五分之一。

2021年市场基本面的不稳定凸显出来了,当时北京打击过度借贷的努力导致主要开发商恒大集团违约逾3000亿美元。

自那以后,这场危机还牵涉到其他一些主要开发商,其中包括2022年中国销售额第一的开发商碧桂园,该公司目前正徘徊在2000亿美元违约的边缘。

碧桂园是近年来中国最新一家陷入严重财务困难的房地产开发商 (路透)

龙洲经讯公司中国研究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告诉半岛电视台,“(日本和中国)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存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他们是否过度投资并积累了大量债务。”

“这意味着最终他们需要偿还债务,而这将意味着增长放缓。”

根据龙洲经讯公司的研究,2022年,86家非国有开发商的债务合计达7250亿元人民币(990亿美元),其中53家国有开发商负债1740亿元人民币(228亿美元)。

尽管北京不太可能不进行干预以防止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但一些分析师认为,政策制定者可能会认为当前时刻是对中国依赖建设驱动型增长的痛苦但必要的纠正。

贝多尔表示:“这是一个有风险的策略,市场的情况可能会非常非常快地急剧恶化。”

“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这些房地产开发商不断出现在新闻中,因为这是一个持续的僵局,不知他们是否会拯救这家公司?”

中国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需要转向更多依赖消费者支出而非国家主导投资的经济模式。

但分析人士称,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一样,中国经济也面临结构性问题,难以一蹴而就。

日本繁荣时期的特点是日本政府、银行和企业集团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其贸易政策支持工业而非个人消费者。

牛津大学中国中心研究员乔治·马格努斯表示,中国目前的情况也不例外,执政党和国有企业内部的既得利益导致重大改革困难重重。

马格努斯告诉半岛电视台,“中国应该做的是放弃对国家和党主导的产业政策的痴迷,将收入和财富重新分配给家庭和私营部门,实施税收和社会保障改革,并允许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但我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在消费者对经济感觉好转之前,他们可能会推迟购买和投资并保留储蓄。

尽管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已从疫情的低迷中恢复过来,但仍远低于2000年代初期的两位数增长。

北京方面还对从科技到私立教育等领域一再打压,令私营部门感到不安,这让外国公司做生意变得更加困难。

本月初,北京宣布16至24岁失业率突破20%后将不再发布青年失业率数据。

马格努斯称:“它需要一些新的东西来提高家庭收入和消费,并将资源从国有部门和投资转向消费部门。”

“由于该政府的列宁主义资历以及对供应和生产的痴迷,没有多少人对它愿意或能够做到这一点持乐观态度。”

中国的情况与日本相比有何不同?

与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国有一些优势。

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它远不如日本在经济危机时那么富裕,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告诉半岛电视台,情况“非常相似,但我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中国仍在增长”。

“我们很难达到5%,但这并不是像日本崩溃时那样的负增长。”

加西亚-埃雷罗表示,中国的利率也比日本危机时高得多,这意味着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仍有调整空间。

中国央行降息以帮助提振经济 (路透)

周一,中国银行将企业贷款重要基准一年期优质贷款利率从3.55%下调至3.45%。

龙洲经讯公司的贝尔多表示,北京可能仍会推出更多经济支持,但不太可能采取美国式的大规模刺激措施,因为它更倾向于针对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提供支持。

贝多尔说道:“只要他们愿意,他们绝对可以强行将资金注入系统,无论家庭是否‘有信心’。问题是他们今天不想这样做,并且众所周知,他们不愿意使用刺激措施,尤其是不想用刺激措施直接刺激消费。”

贝多尔表示,如果消费者信心改善,中国的消费价格可能会在年底前回升。

他指出,“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信心,但影响所有人信心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经济表现如何。”

“因此,如果经济增长恢复到6%或7%或类似的水平,你会期望看到家庭突然变得更有信心吗? 这或许是合理的。”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