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是否在通胀问题上犯下历史性错误?

在过去的 60 年中,美联储仅 3 次成功地显着放缓美国经济而没有导致通货紧缩(Shutterstock)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称,美联储在通胀问题上犯了历史性错误,接下来的事情将为全球经济铺平道路。

文章中解释说,中央银行应该通过保持低通胀和稳定来增强对经济的信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遭受了可怕的失控。

3 月,消费者价格比前一年上涨 8.5%,是自 1981 年以来最快的年度涨幅,现在,近五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美国最重要的问题,总统乔·拜登从战略储备中释放石油,以控制汽油价格,从贪婪的各国领导人到弗拉基米尔·普京,民主党人正在寻找要归咎的恶棍。

然而,报告中补充说,美联储拥有阻止通胀的工具,但未能及时使用这些工具,结果是在央行设定通胀目标的 30 年时代,一个庞大而富裕的经济体出现了最糟糕的倦怠情况,好消息是通胀可能终于见顶。

但美联储 2% 的目标仍然难以实现,这给中央银行带来了痛苦的选择。

美国政策制定者的拥护者指出,欧元区和英国每年上涨 7.5% 和 7% 的价格上涨是全球问题的证据,这受到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尤其是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以来。

欧元区近四分之三的通货膨胀归因于能源和食品价格的飞涨。

美联储 2% 的目标仍然难以捉摸,迫使央行做出痛苦的选择 (Shutterstock)

高利率

报告称,美国受益于丰富的页岩气,其高收入意味着基础材料对平均价格的影响较小,并指出,如果剔除能源和食品,欧元区的通胀将达到 3%,但在美国将达到 6.5%。

此外,很明显,与欧洲有所不同,美国的劳动力市场非常活跃,工资平均增长率约为 6%,而最近石油、二手车和货运价格的下跌可能意味着未来几个月通胀将下降,但鉴于价格的潜在上行压力,通货膨胀仍将非常高。

报告中还谈及,由于拜登在 2021 年 3 月批准的 1.9 万亿美元的过度财政刺激,美国正走在一条独特的道路上。

他为经过多轮支出后已经迅速复苏的经济增添了额外的活力,将大流行刺激的总量提高到 GDP 的 25%,在富裕国家中最高。

随着白宫接近过热,美联储不得不踩刹车,但并没有这么做,美联储的不情愿部分源于难以预测大流行期间的经济走向,以及决策者倾向于涉足最后一战。

在 2007-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停滞不前,货币政策非常紧缩。

2020 年 9 月,美联储承诺在就业实际达到最大可持续水平之前根本不加息,从而写下其新观点,它的承诺确保其将远​​远落后于曲线,这受到希望为华盛顿为数不多的职能机构之一带来平等的左翼活动家的欢迎。

结果是美联储现在才试图清理的混乱局面,去年 12 月预测今年利率将小幅加息 0.75 个百分点,今天预计上涨2.5个点,政策制定者和金融市场都认为,这足以阻止通货膨胀,也许他们又过于乐观了。

抑制通胀的常用方法是将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以上——据信约为 2%-3%——而不是提高核心通胀率,这是指自 2007 年以来从未见过的 5%-6% 的联邦基金利率。

更高的利率会抑制价格上涨,但会使用人为的停滞。

在过去的 60 年里,美联储仅在 3 次成功地显着放缓美国经济而没有导致通货紧缩,它从未导致通货膨胀想今天这样高过。

通货膨胀已经在帮助联邦政府降低其债务的实际价值(Shutterstock)

美国通货紧缩

报告中谈及,美国经济低迷正笼罩着全球经济,这是三重威胁的一部分,此外的威胁还包括欧洲能源安全和中国努力抗击新冠疫情。

穷国和中等收入国家会因美联储大幅上涨的价格而特别损失惨重,这将吸引资本并削弱汇率,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同时减少对其出口需求的情况下。

报告中提出质疑,美联储是否有胆量造成这样的经济痛苦?并对此回答称, “许多经济学家主张更高的通胀,因为长期利率将同时上升,将它们推离零,因为在发生危机时很难将利率降至低于它们的水平。”

通货膨胀已经在帮助联邦政府降低其债务的实际价值,2025年左右,美联储在审查其政策制定框架时,​​将有机会提高目标,2% 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美联储过去曾承诺这样做。

“祸从口出”

报告还显示,对于实体经济来说,2%以上的稳定温和通胀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保证美联储今天的立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违背诺言是有后果的。

报告中还谈及,这伤害了长期债券持有人,包括持有 4 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外国央行和政府。

此外,10 年通胀率达到 4% 而不是 2% ,将使该时期末支付的货币购买力降低 18%。

即使美国在困难时期违背了对通胀的承诺,投资者也可能担心其他央行(其中许多都关注重债政府)也会这样做。

1980 年代,由保罗沃尔克领导的美联储造成的衰退为世界各地的通胀目标制度奠定了基础,每个月,通货膨胀都在飙升,而这种来之不易的信誉的一部分正在受到侵蚀。

来源 : 英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