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过去:曼德拉、头巾和南非对巴勒斯坦的拥抱
1990 年 2 月下旬,即纳尔逊·曼德拉出狱 16 天后,他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走下飞机台阶,卢萨卡是当时非洲人国民大会流亡领导人的所在地。同情非洲人国民大会的领导人——从前赞比亚总统肯尼思·卡翁达到津巴布韦前总统罗伯特·穆加贝——都用微笑和握手迎接这位反种族隔离领导人。
但最激动人心的拥抱来自一位身材矮胖、头戴标志性头巾的男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将身高6英尺4英寸的曼德拉的脸拉向自己,在曼德拉的脸颊上亲吻。
三个月后,曼德拉戴着巴勒斯坦头巾出席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峰会,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这种支持。虽然尚不清楚他从哪里得到这件衣服,也不清楚他那天为什么选择穿这件衣服,但这不可能是一次意外——众所周知,曼德拉对自己的着装非常谨慎。
曼德拉的代笔人理查德·斯坦格尔观察到:“曼德拉始终很清楚自己的形象。他对此的认识出奇地现代,远远超出了他当时的同事和敌人的理解。”
1962 年,在被指控非法出境后,以漂亮西装和闪亮鞋子而闻名的曼德拉身穿豺狼皮卡洛斯,戴着串珠项链和肩手镯出庭。 他的新婚妻子温妮也身着传统的科萨服装,在公众席上为他加油,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正如曼德拉所写:“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 以非洲人的身份去白人法庭,穿着我自己的衣服,而不是法庭想要的衣服。”
1995 年,在成为南非第一位民选总统一年后,曼德拉穿着跳羚橄榄球球衣(对许多人来说,这是种族隔离的象征)向弗朗索瓦·皮纳尔颁发了橄榄球世界杯奖杯,这一举世闻名。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弥合分裂国家的分歧。
曼德拉对巴勒斯坦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 1997 年,当他还是南非总统时,他表示非国大的斗争仍在继续。 “我们非常清楚,没有巴勒斯坦人的自由,我们的自由就不完整。”
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后,他向巴解组织领导人致敬:“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偶像。他不仅关心阿拉伯人民的解放,而且关心全世界所有被压迫人民的解放——阿拉伯人和非阿拉伯人——失去这样一位具有这样的地位和思想的人,对所有反对压迫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曼德拉于 2013 年 12 月 5 日去世三年后,巴勒斯坦人民为了回报曼德拉的恩情,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为这位南非领导人的巨型雕像揭幕。
在 10 月 7 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南部之后,这种温暖的情绪——以及曼德拉和头巾的标志性形象——再次强调了南非与巴勒斯坦斗争关系的本质。
南非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谴责了这次袭击,但当以色列的炸弹开始杀死加沙数千名无辜民众时,他站在镜头前,脖子上戴着黑白头巾,手里拿着一面小巴勒斯坦国旗。
拉马福萨表示,“他们(巴勒斯坦人民)已经被占领了近 75 年……与占领他们土地的压迫性政府以及最近被称为种族隔离国家的政府进行了斗争。”
纽带的诞生
历史学家图拉·辛普森 (Thula Simpson) 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曼德拉在 1963 年入狱之前就认同巴勒斯坦问题。事实上,当他建立非国大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时,他的许多主要灵感来自以色列。
阿瑟·戈德赖希 (Arthur Goldreich) 是非国大中少数有过战场经验的人之一。正如曼德拉在自传中所写:“20 世纪 40 年代,阿瑟曾与巴勒斯坦犹太民族运动的军事派别帕尔马赫并肩作战。他对游击战非常了解,并帮助填补了我理解上的许多空白。” 戈德赖希后来成为“以色列社会‘令人憎恶’的种族主义”的著名批评者。
保罗·S·兰道 (Paul S Landau) 在他的新书《矛:曼德拉和革命者》中指出,在成立“民族之矛” 时,曼德拉阅读了梅纳赫姆·贝京 (Menachem Begin) 的《起义:伊尔贡的故事》(The Revolt: Story of the Irgun),该书讲述了巴勒斯坦的另一支犹太复国主义准军事部队。兰道写道,伊尔贡甚至比帕尔马赫更为激进,并于 1944 年发出“公开反抗号召”。 曼德拉的手写笔记表明他对他们的策略印象深刻。兰道写道:“伊尔贡为曼德拉提供了一个反国家(反英国)的游击模式,在其半影中,他首次记录了与即将到来的游击战争有关的‘长期斗争’的概念。”
辛普森表示,在 27 年的监禁期间,曼德拉应该了解非国大从其他国家获得的支持、亚非的团结以及巴解组织斗争的大局。但要获得有关南非局势的详细信息已经很困难了,更不用说巴勒斯坦正在发生的事情了。
然而,1990 年 2 月获释后,他立即了解非国大的国际关系并表达自己的外交政策观点。 那年六月,也就是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四年前,他应乔治·H·W·布什总统的邀请访问美国。在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台的特德·科佩尔主持的市政厅会议上,曼德拉因其对菲德尔·卡斯特罗、穆阿迈尔·卡扎菲和阿拉法特等领导人的公众支持而受到质疑,这些领导人面临侵犯人权的指控。
曼德拉毫不犹豫地回应道:“一些政治分析家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认为他们的敌人应该是我们的敌人。”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后允许曼德拉继续说道:“我们可以做到,但我们永远不会这样做。我们有自己的斗争,我们正在进行斗争。 我们感谢世界支持我们的斗争,但尽管如此,我们是一个独立的组织,有自己的政策……我们对任何国家的态度取决于那个国家对我们斗争的态度。亚西尔·阿拉法特、卡扎菲上校、菲德尔·卡斯特罗全力支持我们的斗争……我们的态度完全基于他们完全支持反种族隔离斗争这一事实,他们不仅仅在口头上支持它。 他们正在向我们提供资源,以便我们赢得这场斗争。”
美国犹太人大会的亨利·西格曼回应道,对曼德拉的回答表示“深感失望”,“因为这表明了一定程度的不道德,……这些人在自己的国家所做的事情……完全无关紧要……只要他们支持非国大的事业”。
曼德拉加倍努力解释说,作为一个参与自身斗争的解放运动,非国大“没有时间调查其他国家的内政”。就阿拉法特和巴解组织而言,曼德拉解释说:“我们认同巴解组织,因为就像我们自己一样,他们正在为自决权而战”。
曼德拉补充说:“对亚西尔·阿拉法特斗争的支持并不意味着非国大曾经怀疑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合法存在的权利,我们相当公开和坚定地主张该国家在安全边界内生存的权利。但是,当然……我们仔细定义了安全边界的含义。我们并不是说以色列有权保留他们从阿拉伯世界征服的领土,例如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我们不同意这一点。 这些领土应该归还给阿拉伯人民。”
非国大和外交政策
历史学家马修·格雷厄姆表示,南非的外交政策是非国大历史的产物。“非国大在流亡中的支持网络跨越了冷战分歧,”他解释道,“该党非常善于与任何人和每个人交谈。他们在伦敦设有办事处,但也在与卡扎菲和卡斯特罗等人进行谈判。”
但是,格雷厄姆强调,“他们的真正支持来自东方集团。这意味着它与非国大高层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后种族隔离时代。” 例如,1994 年曼德拉就职典礼上,阿拉法特和卡斯特罗与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和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保持着谨慎的距离,当时,华盛顿将巴解组织和古巴共产党政府视为贱民。
格雷厄姆表示,尽管非洲人国民大会已经执政近 30 年,但它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解放运动,其计划尚未完成。“他们继续走钢丝。他们需要西方的经济帮助来修复南非,但他们的言论和计划就像一场激进的解放运动。” 他坚信,这源于他们“与各方对话”的历史。
辛普森对此表示认同。“1990年后,非国大根据其解放斗争的经验调整了外交政策。他们认为自己正在推动新的国际秩序,而巴勒斯坦斗争是非国大斗争的延伸。” 他补充道,“支持古巴、巴勒斯坦……或俄罗斯并没有严格的经济理由。这更多的是一种亲和力,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将这些视为共同的全球斗争中不同的战线。”
“历史的终结”
具有残酷讽刺意义的是,非国大上台之际,柏林墙倒塌,弗朗西斯·福山将其称为“历史的终结”。 辛普森认为,曼德拉和他的同志们“感到自己被新秩序所束缚,这种新秩序对他们希望在南非推行的变革充满敌意”。“非国大害怕华盛顿共识,并变得过度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华盛顿。”
辛普森认为,两位布什总统都向南非提出了一项协议,让南非充当南部非洲的“核心人物”,但非国大不愿接受。
他认为,他们拒绝的原因更多是出于国内事务而不是外交政策。“在种族隔离制度下,国家权力被用来制造不平等。这场斗争是一场权力斗争,旨在克服继承下来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积压的问题。”
尽管非洲人国民大会在 1994 年取得了政治权力,但经济的很大一部分——有些仍然如此——仍然处于白人的控制之下。“这都是关于内部斗争的外化,”辛普森表示,“抵制以美国军事力量为支撑的全球经济秩序,以及该秩序的内部延伸,这表现为种族化的不平等。”
从外部来看,南非的外交政策似乎缺乏连贯性。从道德角度来看,政府在联合国谴责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领土的投票中投弃权票与他们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热情支持是很难调和的。
但格雷厄姆表示,这没有抓住重点。正如他在《南非外交政策的危机》一书中所写:“人们仍然相信,非洲人国民大会仍然是民主和人权理想的捍卫者,它自己曾如此大声地宣称这一点。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当民主和人权问题与反帝国议程发生冲突时,非国大的反帝国主义每次都会取得胜利。这只会加剧人们对不连贯和矛盾的看法。”
以色列因素
鉴于以色列与种族隔离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非国大与巴勒斯坦的密切关系也不足为奇。 20 世纪 30 年代,国家党党员卡上有纳粹十字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J 沃斯特 (BJ Vorster) 在 1966 年至 1978 年间担任南非总理,因参与反英亲纳粹奥塞瓦布兰德瓦格准军事组织而被监禁。
早期,萨沙·波拉科夫·苏兰斯基 (Sasha Polakow-Suransky) 写道,“以色列领导人对种族隔离在意识形态上的敌意使两国分裂。”
1963 年,果尔达·梅厄 (Golda Meir) 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以色列人“本能地反对种族隔离、殖民主义以及种族或宗教歧视政策,无论这些政策存在于何处”。
但 1967 年战争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以色列从其阿拉伯邻国手中夺取了领土,在短短六天内将领土面积扩大了两倍。萨沙·波拉科夫·苏兰斯基写道:“随后的定居点项目将数十万犹太人安置在新征服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山顶和城市中心,让以色列背上了占领的耻辱,并永远抹上殖民主义的烙印。”
1973 年的赎罪日战争可能是由埃及和叙利亚领导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发起的,但对于全球左派来说,以色列的反击和随后获得的领土证实了他们作为压迫者的地位。埃及也收复了一些领土。萨沙·波拉科夫·苏兰斯基写道,赎罪日战争结束后,“除了少数几个非洲国家外,所有非洲国家都与这个犹太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不久之后,以色列就开始与世界上一些最臭名昭著的残暴政权进行防务合作,其中包括阿根廷的军事独裁政权、皮诺切特的智利和实行种族隔离的南非。”
1993年,曼德拉表示,非国大对以色列与种族隔离政府的合作“极为不满”。非国大的高级领导层没有忘记,种族隔离政府用来杀害人民的许多武器都是从以色列购买的。据报道,以色列甚至向种族隔离政权提供核弹头。
和平战胜暴力
与大多数反殖民运动一样,反种族隔离斗争面临着是否以及何时适合以暴力回应残酷的国家机器的问题。
然而,非国大本身是建立在非暴力原则之上的。随着种族隔离政府在 20 世纪 50 年代加大对平民的攻击力度,该组织仍然坚信和平抗议的力量。
直到 1961 年,沙佩维尔至少 69 名无辜黑人被屠杀,曼德拉本人才要求非国大放弃非暴力政策。 经过多次说服,但最终党领导层同意成立 MK。
1961年12月16日,传单散布在伊丽莎白港各乡镇,并贴在约翰内斯堡的灯柱上:“人民的耐心不是无穷无尽的。 在任何国家的生活中,只有两个选择的时刻到来了:屈服或战斗。 现在南非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 我们不会屈服,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一切手段进行反击,以保卫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和我们的自由。”
这一背景对于理解曼德拉 1999 年对巴勒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发表的评论至关重要:“选择和平而不是对抗。除非我们无法到达、无法前进或无法向前。 如果唯一的选择是暴力,我们就会使用暴力。”
曼德拉很少使用这种暴力替代方案。在曼德拉的领导下,MK只对国家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进行破坏性袭击,竭尽全力防止平民伤亡。
他去世十年后,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导致数千平民死亡。 死亡人数接近16000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6000多名儿童。 对曼德拉来说,这肯定是个人的感觉。 正如他在 1999 年访问加沙时所说,“在同胞中感到宾至如归”。
达尔最近与马修·布莱克曼合着的《传奇:让南非变得更好的人物》一书,讲述了曼德拉等 12 位人物的非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