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乌克兰的战争| 能够避免军事对抗吗?(十三)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中关系现状是几个世纪以来长期冲突的产物 (盖帝图像)

曾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担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陆克文认为,中美之间的分歧非常深刻,战争的幽灵已经近在咫尺。美国共和与民主两党人士将中美关系定性为一种战略竞争关系,并且认为中国是美国及整个国际秩序的最大竞争对手。而中国则将这段时期视为“东方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即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崩溃。尽管如此,陆克文仍然通过其最新出版的著作《一场可避免的战争:美中灾难性冲突的风险》,为维护和平、避免战争打开了希望之门。

这本书的重要性并不在于陆克文的政治地位,而在于他是一名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不仅掌握中文,还曾在中国和美国生活过,并曾就读于台北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担任过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员。鉴于本书在诊断中美危机和如何避免这场危机发展成一场军事对抗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将在本文中介绍其中最主要的主题、观点与信息。

中方还毫不犹豫地利用自身在全球的新力量,来修改国际秩序与多边机构的规则,而西方国家在二战胜利后同样采取了这种做法。

这本书共有432页,包括引言与17个章节。今年3月下旬,陆克文在在该书出版之际于华盛顿发表的演讲中详细介绍了这本书的情况,此外还于今年4月初在英国《卫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这本书。而在2019年1月,陆克文还出版了一本名为《一场可以避免的战争:对美中关系的思考与战略纠葛的终结》的著作,作为由他领导的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PI)的系列出版物之一。

对于美国而言,问题已经不再于是否能够避免像这样的对抗,而是何时会发生这样的对抗,又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生。而中国方面从很大程度上也保持同样的立场。

陆克文认为,在中方自2014年将整体战略从防御转变为更加活跃的政策,并致力于加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之后,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迅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变得极为现实。这也促使美国从2017年开始对中国采取新的战略——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将之称为“战略竞争的新时代”,从而使两国陷入了冲突阶段。作者认为,避免战争的最好机会,是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战略思维,并规划一个可以让中美双方在其中竞争共存的世界,而不是诉诸战争。

冲突的原因

陆克文认为,美中关系现状是几个世纪以来长期冲突的产物,但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内,两国之间的关系依赖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双方在应对前苏联和2001年“911”事件后的极端伊斯兰教主义方面存在的共同目标,又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关系。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中美又对全球金融稳定和气候变化产生了共同的担忧,而人权问题则一直是双方之间的分歧所在。近年来,两国关系开始接连出现裂痕,其中的主要原因如下:

美国政治精英缺乏对中国文化、语言、传统道德观念和当代执政党领导力的了解,但却一味重视理解其当前的政治制度,从而导致美国人对这个新兴的全球领导力竞争者感到不确定和不信任。多年来,双方之间的信任裂痕一直在扩大,美国也不再相信中国的和平崛起,尤其是美国国家安全机构现在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当局对欺骗其政治和战略对手的行为不抱任何遗憾,它只将这种语言看作一种外交策略,此外,中方还以其军事力量为后盾,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施加影响力。

美国认为,中国在其南海水域内填海造岛、在印度洋周边的海军基地建设、针对美国政府的网络攻击,这些都是中国“扩张之心”的明证。此外,美国还相信,中国不断增长的陆军、海军、空军能力以及情报能力,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军事霸权构成了重大的挑战。中方担心美国声称其不想“遏制”中国的崛起,但又增加了对台湾地区的军售。中国认为,美国坚持自身及其盟国在南海海域拥有航行自由之举,构成了对中国主权海域的敌对干涉。美国担心中国海军及其能力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因为这将使中国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朋友和合作伙伴提供的一系列可用港口的支持下,扩大其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并一路延伸至东非和红海的吉布提。

美国还担心中俄之间的军事和海上合作,包括双方最近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地中海及波罗的海国家举行的海陆联合军事演习。美国认为,中方采取了一种不受市场驱动的威权资本主义模式,并使国家机构优先于私营部门,此外,它还加强了对商业和项目的控制。另外,美国还担心中国重建国际秩序的决心。在美国看来,中方正在以反美的方式煽动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美国坚信,中国有意改变西太平洋的现状,并将整个东半球变成中国的势力范围。美国认为,中国已经决定通过利用中国经济实力而将其国内政治模式输出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并寻求建立一项更适合中国国家利益和价值观的国际秩序。

作者指出,中国并不这么认为。中国领导人认为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没有问题,虽然中方将其提供给第三世界的其他国家以供借鉴,但却没有对任何其他国家“强加”这些制度。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国已经实现了军事现代化,以确保其长期的地区目标,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并且认为利用中国的经济优势来加强国家利益并无任何不妥。此外,中方还毫不犹豫地利用自身在全球的新力量,来修改国际秩序与多边机构的规则,而西方国家在二战胜利后同样采取了这种做法。

陆克文指出,中国正致力于在2035年之际,将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提高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需要中国的经济规模翻3倍。中国很可能会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并取代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内占据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美国。在中国领导人眼中,只有一个国家能够从根本上破坏中国的这种国内和全球愿景,而它就是美国。

如何避免战争

作者指出,中美朋友有道义和现实义务来反思如何保持双方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内取得的和平与繁荣,同时还要承认中美之间权力关系的变化,并维护自1945年以来加强了国际关系的、基于规则的现有秩序。

陆克文认为,认真构建中美之间的联合战略工作框架,能够实现以下3个相互关联的任务:

例如,就处理台海问题等战略红线的原则和措施达成一致。在将全面战略竞争作为新常态的基础上,对各大领域进行互相确定,包括外交政策、经济政策和技术发展。确定能够使持续的战略合作得到认可和鼓励的领域,例如气候变化。

当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将乐于看到一个它们不必被迫在中美之间做出二元选择的未来。它们更希望看到这样一个世界秩序——在这个秩序内,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坚信其领土完整、政治主权和繁荣之路。它们同样希望看到这样一个世界——其稳定得到有效的国际秩序的支持,而该秩序可以致力于应对当前的重要全球挑战,而这种挑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

尽管如此,出于多种原因,陆克文认为美国战略界的许多人士完全拒绝关于中国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的想法,而美国与中国之间发生某种形式的武装冲突或许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双方改变战略方向。因此,对于美国而言,问题已经不再于是否能够避免像这样的对抗,而是何时会发生这样的对抗,又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发生。而中国方面从很大程度上也保持同样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