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想从拜登政府中得到什么?

拜登强调,特朗普拒绝承认选举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半岛电视台)

伊朗政府发言人阿里·拉比伊在9日与媒体举行的每周会晤中,警告西方国家不要采取任何可能影响外交进程的措施,并坚持要求美国通过解除对伊制裁来证明其诚意并建立信心。他还补充称,美国并未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而且直到此刻,它仍拒绝采取必要的措施。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伊朗想要从拜登政府中得到什么?

为什么拉比伊说得好像拜登政府本来应该采取什么必要的步骤或双方达成的共识,而它却没有这样做?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应当追溯到美国总统大选举行之前的2017年,当时流传着有关美国前国务卿约翰·克里与伊朗最高领袖外交政策规划委员会主席卡马尔·卡拉齐在巴黎L’Avenue餐厅举行秘密会晤的图片和新闻,此后还有伊朗高级官员以正式或非正式职位与美国民主党成员举行会晤的消息。

最终,美国国务院负责伊朗问题的官员罗伯特·马利在接受一家美国媒体采访时承认了上述情况的存在。

当伊拉克人使用他们的飞毛腿导弹袭击伊朗的各大城市时,伊朗人却几乎无法利用手中的武器瞄准巴士拉或者越过它。

在上述所有的会议中,美国民主党人都要求伊朗人抵抗住特朗普的压力及其阻止核协议的企图,并继续履行核协议,以防止协议受到破坏。他们还向伊朗人保证,民主党人将在入主白宫后重返核协议,并立即解除对伊朗实施的制裁。

与此同时,众所周知的是特朗普已经向伊朗人发出了信号,主旨是只要他与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举行会晤,并且伊朗接受与特朗普谈判达成一项新协议以取代此前的核协议,那么他就愿意立即取消针对伊朗的制裁。

如果伊朗人想就核协议进行新的谈判,也许对他们而言,与特朗普进行谈判会更好,而不是继续承担他对他们施加的其他所有制裁,或是一直等到拜登上台并再次提出这个要求。

新的谈判症结

所有人都认为,主要的症结就在于两个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甚至在2015年之前的核谈判期间就已经存在,即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以及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但是伊朗人始终担心,即使他们同意进行像这样的谈判,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无论如何,在两伊战争之后,伊朗所奉行的政策基石,就在于不惜一切代价制造国内所需的全部武器,并扩大其政治边界,使那些与伊朗敌对的国家的土地成为伊朗的虚拟边界,而以色列就属于这样的国家。

这项政策的起源在于,尽管当初的伊朗国王购买了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武器,但是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武装部队却面临着飞机和武器零部件的严重短缺,从而使这些武器根本无法用于国防。

当伊拉克人使用他们的飞毛腿导弹袭击伊朗的各大城市时,伊朗人却几乎无法利用手中的武器瞄准巴士拉或者越过它。

另一方面,伊朗清楚能让美国人困扰的伤口只有以色列,如果该地区被彻底摧毁,美国唯一关心的只有以色列的存亡,因此,伊朗必须有能力将其导弹送至以色列边界,因为伊朗弹道导弹并不会对以色列构成现实威胁——由于距离遥远,导弹在到达之前就可能会被摧毁,就像当年萨达姆·侯赛因对以色列发射的飞毛腿导弹那样。

因此,“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轴线被视为伊朗的生命线,伊朗将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这条线路的畅通。

伊朗认为,这个等式平衡,即其弹道导弹及其地区影响力,构成了它与地区对手之间力量威慑上的一种平衡。事实上,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拥有先进的美国武器,而美国之所以在占领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没有继续占领伊朗,唯一的理由就是伊朗所具有的威慑力,以及伊朗将战局扩大到整个地区的能力,从而增加了对伊朗发动袭击所需的代价。

此前有关推迟讨论伊朗导弹计划和伊朗地区影响力问题的协议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这个问题,以理解伊朗在制造导弹和地区影响力问题上的想法,以及这两个问题对伊朗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在2015年之前的核谈判期间,伊朗和美国方面得出结论称,美国坚持将伊朗弹道导弹问题和伊朗区域影响力问题纳入谈判进程,将使谈判更加复杂化,并且谈判人员也无法取得任何成果,因此,双方最好是能够达成初步的谅解模式,并使之成为双方打破僵局并展开合作的基础,如果这个模式取得了成功,那么双方此后就将能够讨论其他的问题。

双方达成谅解的基础是,伊朗的导弹问题和地区影响力问题,不能与伊朗单独进行讨论,而是应当在联合国等机构的监督下召开大会来讨论,以限制中东地区的武器扩散,并且让地区所有的国家都达成谅解模式,以防止他人干预该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我们不该忘记,鲁哈尼总统来自伊朗贵族政治阶层,他想要在总统任期结束后继续其政治生涯,甚至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成为最高领袖的继任者,因此,如果鲁哈尼未能在其总统任期内解决核协议问题,那么他也无法再期待自己能在国内拥有任何政治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曾经参加这些会议并了解幕后真相的美国人士,如今都在美国总统乔·拜登的政府内担任高级职位,例如约翰·克里、杰克·沙利文、安东尼·布林肯、罗伯特·马利、温迪·谢尔曼等等。

再次提出就伊朗导弹计划和地区影响力进行谈判的问题,这意味着拜登团队对伊朗人所怀有的恶意——将对方拖入无休止的谈判中,并无限期地保留针对伊朗施加的制裁和压力。

拜登胜选后,伊朗人曾抱有怎样的期望?

根据此前达成的幕后协议,伊朗人曾希望拜登在入主白宫之后,至少能够取消特朗普对伊朗人实施的制裁,并正式宣布美国将重返核协议,正如其重返气候协定那样,但事实上,调解方却告诉伊朗人,拜登将至少需要100天的时间来控制美国政府的局势,而且如果伊朗人不采取措施加强其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继续遵守核协议的要求,那么他也将无法履行诺言。

此举激怒了伊朗人,尤其是鲁哈尼总统领导的政府,伊朗政府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促成核协议的问题上,因此,它已经无法再多忍耐100天以等待拜登政府将会作出的决定。

我们不该忘记,鲁哈尼总统来自伊朗贵族政治阶层,他想要在总统任期结束后继续其政治生涯,甚至希望自己未来能够成为最高领袖的继任者,因此,如果鲁哈尼未能在其总统任期内解决核协议问题,那么他也无法再期待自己能在国内拥有任何政治未来。

鲁哈尼的政治对手以及美国与下一届伊朗政府进行谈判的可能性

当然,鲁哈尼的政治对手并不希望鲁哈尼能在伊朗总统大选之前取得任何成果,特别是在核协议问题上,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制造一切压力和障碍,以防止鲁哈尼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任何措施,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伊朗政府近期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达成的协议便遭遇了这种困境,甚至需要最高领袖的干预才能解决。

伊朗舒拉委员会通过了“解除制裁的实际行动”法案,从而限制了鲁哈尼政府采取任何回旋措施的可能性,并迫使该政府继续逐步退出核协议,除非美国取消了针对伊朗的制裁。

通过这项法律的目标,是使伊朗最终回归到达成核协议之前的水平,或是超出核计划中原定的水平,如果要举行新的谈判,那么所有人都将从零开始,或者满足于已经达成的协议。

这就意味着积攒底牌,随着时间的流逝,伊朗将积攒到更多的底牌,而美国与西方却在伊朗面前输掉了他们的底牌,因为在特朗普时代,他们事实上已经对伊朗施加了一切可能的制裁,甚至是联合国制裁也不再被伊朗人视为威胁,因为联合国制裁实际上要少于当前伊朗所受到的制裁。

采取收紧措施直至新一届伊朗政府上台

部分人认为,美国人正在等待下一届伊朗政府上台,以与之举行谈判,但是持这种想法的人,肯定对伊朗的政治结构性质缺乏基本的了解,因为在伊朗,谈判决定是与政权相关的,而不与政府相关。基于此,更换政府并不会影响该国的总体立场,此外,任何将成为伊朗总统的人,都将考虑呼吁与西方进行谈判的鲁哈尼及其政府所留下的遗产。

伊朗政府对谈判的总体立场是否完全不具影响力?

尽管谈判的决定不是由伊朗政府来采取的,但是无论如何,伊朗都是一个由机构组成的国家,因此,新政府的代表们也将通过政府换届而进入这些机构,当然,如果政府呼吁进行谈判,那么就可能在政权中达成某种共识,以在谈判进程中取得进展,相反的话,则可能出现强烈反对与西方进行任何谈判的声音,而且伊朗还将趋向于加强它与东方之间的关系和同盟,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

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已经变得更加强大,并且很有可能会控制该国的下一届政府。

伊朗想要得到什么?

总而言之,可以说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为首的伊朗政权肯定希望尽快取消制裁,但是却并不着急,因为该政权认为伊朗有能力应对美国实施的极限施压政策,仅仅是取消实际制裁已经可以令人满意,因为最好是不要改变当前的状况,并继续收紧的过程。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当伊朗政权要求实际取消制裁时,它指的是全面取消制裁,而不是分阶段实施或在特定时期内实施,就像奥巴马在核协议生效后的3个月内暂停制裁,并且允许延期,然而特朗普却中止了这一进程。

伊朗全体官员都表示,伊朗已经准备好了同时或立即重返核协议,这不存在任何问题。

甚至连驻德黑兰的部分外交官员最近也开始讨论取消美国制裁并使伊朗立即重返核协议的可能性,在此之后,如果伊朗不遵守核协议,欧洲国家就将威胁对其启动触发机制,并恢复对它的国际制裁。然而,伊朗如今已经面临着最为严厉的制裁,而且已经没有任何新的制裁可能威胁到伊朗了。特朗普通过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政策而烧毁了西方人手中的威胁牌,但是制裁一旦取消,那么对方肯定会拥有一张压力牌,并用恢复制裁来威胁伊朗。

另一方面,鲁哈尼政府却非常着急,因为在适当的时候取消制裁,可能会给它一个机会,以提出“通过谈判与西方解决争端”的口号,并要求人们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为其候选人投票。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鲁哈尼政府而言,唯一重要的事情并不在于美国是否重返核协议,而是“解除制裁”。

可以说,在当前情况下,占到选票总数近75%的改良主义者选民和摇摆选民对该国的经济状况,以及鲁哈尼政府并未兑现的主要承诺感到不满,这些都加剧了他们的愤怒。因此,除非能出现取消制裁的情况,他们才可能继续为之投票,或是对呼吁继续通过政治手段与西方解决争端的候选人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