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无法再对缅甸的暴行视而不见
Published On 2019年7月23日

2017年8月25日,战斗人员袭击了缅甸北部若开邦后,缅甸军方的回应是杀害和伤害数千名罗兴亚平民,强奸数百名女性,将整个村庄烧毁。以军方为主导的“清理行动”迫使超过74.5万名罗兴亚男女老少逃离,在孟加拉国寻求庇护。之后近两年,这场人道主义危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棘手。
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国家对罗兴亚人的系统性歧视,导致他们无国籍,没有权利,国家批准的暴力行为刺激了各种难民涌入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现在拥有超过一百万罗兴亚难民,其中大多数居住在考克斯巴扎尔,这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这证明了孟加拉国的慷慨,尽管有大量难民,但它并没有拒绝其抵达。
然而,孟加拉国的耐心和金库不是无限的,照顾难民的压力开始显现出来。
就在几周前,总理在议会中表示,孟加拉国正努力最好地处理局势,该国资源已接近其极限,紧张局势日益加剧。
我最近与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的国家人权专员一起访问过考克斯巴扎尔难民营,有一件事是清楚的:难民营条件仍很糟糕,长期逗留不可持续。这些营地的过度拥挤和缺乏规划可能导致传染病的蔓延并产生火灾隐患,森林砍伐使该地区在季风降雨期间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洪水。
住房,医疗保健,水和卫生设施的基本需求几乎无法得到满足。难民住在闷热的临时竹建筑中,内衬是塑料布;他们获得正规工作和教育的机会受限,完全依赖援助救济来生存。几乎没有机会在营地中推进生活。因此,迫切需要将这些难民遣返回缅甸的家园。
在这种困境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灾害管理协调中心编写的最近一份关于遣返初步需求评估的报告被泄露。
该报告没有特别好地囊括活动人士和专家的批评,后者批评它主要概述了缅甸当局在接待和过境中心接收难民的遣返程序和基础设施准备情况,却忽视或掩盖了隐患。
正是在这里,缅甸政府和罗兴亚难民的分歧最明显。难民一再表示,他们希望返回家园,但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公民身份,行动自由,获得基本服务,自由进行经济活动和进入市场的保障,最重要的是,对安全和返回者的保护安排的信任。
然而,报告中讨论的内容并未反映出这些基本期望。没有提及公民身份及其任何组成权利。它进一步支持了返回难民的非自愿迁移,这表明,他们不会被允许返回原来的家园,并且对最终到达的地方几乎没有发言权。没有提及恢复原状,自暴力事件2012年早些时候爆发以来,同样,也没有提及仍居住在若开邦难民营的12.8万名国内流离失所罗兴亚人的命运。
该报告也未能解决罗兴亚人与缅甸当局之间缺乏信任的现实。没有外展努力将考克斯巴扎尔难民纳入这个过程中,在双方缺乏善意的情况下,他们自愿返回的希望都是暗淡的。 2018年11月的拙劣遣返企图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但面对缅甸拒绝承认此事的现实,世界能做些什么呢?由于缺乏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在联合国安理会谴责缅甸的做法已被证明是徒劳的。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对军事政权中的个人实施了各种制裁,包括资产冻结和旅行禁令,但总的来说,这些努力并未对内比都当局施加足够的压力。
但是,国际社会正在进行问责制。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法图·本苏达已要求法院对潜在危害人类罪开展调查,伊斯兰合作组织也同意就其《灭绝种族罪公约》下的违法行为将缅甸送入国际法院。
在去年8月结束后,联合国独立国际缅甸实况调查团继续进行调查,缅甸最高军事领导人应因其在镇压罗兴亚人方面的角色而因种族灭绝罪,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而受到起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进一步建立了缅甸独立机制,其任务是收集可能用于最终起诉的最严重罪行的证据。
虽然马来西亚强烈支持罗兴亚人,但东盟的公开讨论很少。最近,在曼谷第34届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领导人重申致力于发挥更明显和更强有力的作用,支持缅甸,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遣返进程,并找到全面和持久的解决方案,解决冲突根源。
虽然这种协商方法使东盟能够继续与缅甸接触,但报告与遣返需求之间的脱节令人极为担忧。为了遣返工作,东盟必须做更多工作来说服缅甸与孟加拉国和联合国机构真正合作。
还必须鼓励缅甸与科克斯巴扎尔的难民接触,而不仅仅是敷衍。只有看到若开邦明显改善的情况时,难民才会考虑返回家园。只有一个统一而坚决的前线要求缅甸做出一些重要的让步,这才可能会使可行的遣返计划变成可能。
东盟现在处于十字路口,其信誉受到威胁。它难道真的能继续对缅甸的暴行、超过一百万的难民滞留在孟加拉国,还有更多的难民在世界各地(包括马来西亚的15万难民)视而不见?
最终,东盟如何回应该报告,以及是否要求采取更多实质性行动来确保罗兴亚人的安全遣返,这将表明它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中会发挥何种作用。
今天,作为难民的罗兴亚人多于留在若开邦家乡的人。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失败之后,世界有一个历史性的责任,即——这次做得更好。
本文表达作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半岛编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