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中美关系不容易

dd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7年11月9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联合声明。[Jonathan Ernst/路透社]
G20峰会将于11月30日在阿根廷举行,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美国和中国在一系列贸易和安全问题上的紧张关系。在特朗普总统的领导下,华盛顿对北京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特别是在贸易方面,并且坚持认为,在中国提出解决长期关切的协议之前,压力不会减缓。
 
这位美国总统已开始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旨在让北京有机会做出让步,以解除今年早些时候对其提出的一系列惩罚性关税。在会议召开之前,特朗普评论说:“我知道每一种成分,每一种情况。我比任何人都知道德更清楚。我的直觉总是正确的。中国想要达成协议。如果我们可以达成协议,我们会的。”
 
7月份,特朗普政府已对价值超过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

自9月以来,另外2000亿美元的商品将被征收10%的关税。如果不能在阿根廷达成协议,特朗普威胁要在未来几个月对中国征收更多关税——将利率全面提高到25%。

 
但贸易紧张只是局势的一部分。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新加坡出席东亚峰会,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彭斯在会议中代表特朗普,将北京视作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等重要国家安全文件中的“战略竞争对手”。
 
彭斯不断阐述华盛顿的新立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在今年的领导人峰会后无法发表联合声明——他们未能就保护主义和“不公平贸易行为”的措辞达成一致。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发生这种情况,这强调了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的严重性和深远影响。
 
彭斯在东亚的举措之前,美国还有其他一系列批评中国的举措—包括贸易和安全领域。上个月,彭斯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演讲中,概述了美国对中国的担忧。彭斯坚持认为,“当谈到北京的影响及其对美国政治和政策的干涉时,我们将继续揭露,无论其形式如何”。
 
鉴于这一切,虽然特朗普可能确实希望能够达成充满让步的协议,但实际情况是,后者提供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仅是姿态。这将为美国提供两种选择:减轻他们对北京的压力,或者否决任何“协议”,并宣称这是政府“美国第一政策”的又一次胜利,考虑到白宫的记录,这似乎不太可能成功。
 
这有几个原因。首先,特朗普政府对中国采取更为严厉的态度—虽然表达方式(特别是贸易方面)经常是粗暴的—基于长期以来两党对北京行为及其对美国及其在该地区盟友影响的担忧。由于两国之间各种问题的分歧根深蒂固以及华盛顿与北京间目前关系的压力,这不可能通过任何单独的贸易协议得到解决。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华盛顿对中国外交政策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BRI)日益公开的批评。在一次激烈的公开谴责中,彭斯在谈到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时警告说,这是“无路可去”和“收紧的腰带”。美国也宣布计划向该地区投入数十亿美元 —与其主要盟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促进“印度太平洋自由开放”的的共同地区愿景。
 
此外,没有任何具体迹象表明中国愿意在东中国海和南海的主权上妥协。北京也加大了对台湾的压力—挑选最后几个外交盟友,增强其在台湾海峡的军事能力。
 
这些问题—除了美国就网络活动,外国干涉等问题的长期关注之外—使在未来几个月内达成全面协议的局面难上加难。

                    本文表达作者自身观点,并不代表半岛编辑立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