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格陵兰岛:吸引特朗普的地缘政治棋子

评估认为格陵兰岛蕴藏着大量稀土矿物 (美联社)
评估认为格陵兰岛蕴藏着大量稀土矿物 (美联社)

对于在房地产领域大手笔投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来说,没有比格陵兰岛更好的房地产交易了。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地理位置优越,财富可观,夹在北美和欧洲之间。但美国吞并这个大岛的野心并未完全过去,并且还与其他竞争控制北极地区的国家发生了整体冲突。

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在冷战期间,这个巨大而孤立的北极岛屿一直是竞争大国的战略要地和理想的地理资产。鉴于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它已成为特朗普与对手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一枚重要棋子。

这片“人的土地”——当地人这样称呼它——从1776年到1953年一直是丹麦的殖民地,直到1979年才获得自治权,​​并开始在不受哥本哈根干涉的情况下自行决定许多政策领域。1985年,在一次全民公投后,它甚至离开了欧盟,而丹麦仍留在欧盟集团内。

格陵兰岛面积216.6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万,其距离美国首都华盛顿和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大致相当,也是两国首都之间最短的极地航线。

冷战期间,美国利用这一战略位置安装预警装置和雷达,并在与前苏联的冲突期间建立了空军和导弹基地,但随着1990年意识形态宿敌的崩溃,美国逐渐忽视了这一位置。

特朗普并不是第一位考虑购买格陵兰岛的美国总统。美国实际上是通过军事征服和经济诱惑吞并大片地理区域而建立并实现扩张的,例如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或者通过直接购买,例如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花费1500万美元)和从俄罗斯手中购买阿拉斯加州(花费720万美元),并于1917年收购了丹麦管辖的维尔京群岛部分(花费2500万美元)。

这种通过购买或夺取进行的扩张是由军事、防御和经济需要决定的,当安德鲁·约翰逊(1865-1869年期间担任美国总统)从俄罗斯手中购买阿拉斯加时,他还想从丹麦购买格陵兰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哈里·杜鲁门(1945-1953年期间担任美国总统)于1946年向哥本哈根提出以1亿美元收购该岛的交易,但这笔交易未能达成。

在特朗普宣布要吞并格陵兰岛后,特朗普之子乘坐其飞机访问了格陵兰岛 (路透)

宏大的极地博弈

特朗普反复表示要购买格陵兰岛——或者在必要时用武力夺取它,这不仅仅是一笔让他心动不已的有利可图的房地产交易。这还反映了华盛顿实施一项旧计划的新决心,即加强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存在,以遏制俄罗斯和中国在当地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研究员、战略分析家托马斯·费泽在其博客中指出,“北极之争是21世纪新的宏大博弈之一,并且已经开始”,而且即将成为美国与中俄竞争的导火索。

购买或吞并该岛将使美国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世界第二大国家,并且将使美国在北大西洋和北极地区获得战略优势,同时还能够获得世界上除中国以外最大的稀土矿藏以及巨大的海上油气田。

格陵兰岛79%的面积被冰雪覆盖,预计其中蕴藏着丰富的铀、锂、钴和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对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而中国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产量和储量,美国则依靠中方来满足其需求。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之多,导致冰盖面积从1979年的430万平方公里缩小到2024年的270万平方公里。

在冰川融化之后,格陵兰岛海域变得更适合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世界大国之间出于经济原因而非过去的军事原因,展开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竞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鉴于格陵兰岛对美国及其盟友安全的重要性,美国率先到达格陵兰岛,并在北极建立了一支舰队“格陵兰巡逻队”,以监视苏联方面的活动。

其他军事基地和设施也相继建成,例如1951年秘密建成的图勒空军基地(现为佩托维克),其目的是为了抵御苏联可能针对北美地区的袭击,并为美国战斗机和轰炸机加油。该基地仍然是美国军方的重要战略资产。

美国在格陵兰的基地“世纪营” (美国媒体)

美国还在“冰虫计划”中建立了一个绝密的北极基地,即“世纪营”。这个基地表面上是一个“远程研究中心”,但最初的目的是将可以打到苏联的核导弹储存在冰层下。该项目于1967年终止,基地也被埋在冰层之下。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发生变化,美国对格陵兰岛的兴趣再次升温。 2024年7月23日,美国国防部制定了新的北极安全战略,要求增加军事存在、情报能力和与盟友的合作,而俄罗斯认为此举将加剧该地区的安全紧张局势。

美国国防部的《2024年北极战略》承认,美国北极基础设施主要是在冷战期间建造的,并且由于冻土融化和海岸侵蚀而面临恶化。

美国杂志《政治》援引特朗普总统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兹的话称:“这不仅关乎格陵兰岛,还关乎整个北极地区,俄罗斯想成为这里的王……这关乎石油和天然气,关乎我们的国家安全,关乎关键矿产。”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解释新战略时向该杂志表示:“我们看到中国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不断增加,既包括商业合作——中国是俄罗斯在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主要提供者;也包括军事合作——俄罗斯和中国在阿拉斯加沿海举行了联合演习。”

俄罗斯在格陵兰岛没有军事存在,但过去20年来,它一直是理解和塑造北极冲突的先驱,它还建造了一支庞大的核破冰船舰队、能够携带核武器的舰船和潜艇舰队。

俄罗斯拥有由超过36艘船只组成的庞大的破冰船队 (俄罗斯媒体)

俄罗斯还在其24000公里的北极海岸线上开发更多的采矿作业、天然气和石油井以及运输终端,并正在努力控制新的“北方海路”或“跨北极海路”。随着冰盖不断融化,该航道可能于2035年开始开通。

中国正在帮助俄罗斯开发价值200亿美元的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尽管西方公司在2023年美国实施制裁后退出了该项目,但作为中俄在该地区不断加强的合作的一部分,中石油等公司的介入阻止了该项目的崩溃。

《政治》杂志的政治分析师安德烈亚斯·奥斯塔根指出,俄罗斯越来越多地将阿拉斯加半岛顶端以西1800公里的整个北极海岸视为重要的战略区域。

据《欧亚时报》报道,北极冰层的开通将为俄罗斯提供机遇,并且可能显著改变全球贸易格局,因为北海航线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战略和商业利益,并可能将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运输时间缩短约40%,以绕过经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传统航线。

专家预计,北海航线将成为莫斯科新能源战略的关键——该战略已建设港口、码头和破冰船队,以利用新航线将北极的石油、液化天然气和其他资源出口到全球市场。俄罗斯还扩大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而这显然激怒了美国。

相比之下,格陵兰岛对于美国北极地区(阿拉斯加)的安全以及与俄罗斯隔着白令海峡(分隔亚洲和北美洲)和里海的共同边界的安全至关重要,这需要格陵兰岛更接近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力量阵地,并监视和应对俄罗斯在白令海峡的空中活动。

华盛顿还寻求控制关键的海上通道。在冷战结束后,格陵兰、冰岛和英国之间的海上要塞“吉奥克海峡”长期被忽视,但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它又成为北约的主要海上战略关注点之一。

奥斯塔根表示,“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在北大西洋和欧洲北极地区遏制俄罗斯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但只要俄罗斯仍然是西方的好战国家,这就是一项持续而永久的任务,并且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破冰船队——由超过36艘船只组成,其中大部分是核动力船只。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只有两艘破冰船,而且其中一艘已有50年之久,相比之下,俄罗斯迄今在该地区占有明显优势。

据地缘政治情报中心出台的报告,中国拥有两艘破冰船,并且已经开始为其海岸警卫队舰队建造几艘重型破冰船,作为其北极战略的内容之一。

报道称格陵兰岛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稀土元素 (路透)

中国在北极

美国更加关注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尤其是鉴于双方已确认北极是“双方希望扩大合作的地区,特别是在航运发展、航行安全以及极地船舶技术和建造方面”。

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帮助俄罗斯加强了它与中方之间的关系,俄罗斯也日益开放其北极地区,以与中方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包括在极地地区的联合巡逻,两国的轰炸机还在阿拉斯加附近进行了联合飞行。

2023年7月,中俄沿北极航道的常态化航运走廊正式开通,这将大大缩短俄罗斯北部港口至中国的货物运输距离和时间,2023年将有80个航次的货船、邮轮和油轮经北极水道抵达中国港口。

为响应中俄之间的合作,美国、加拿大和芬兰于2024年7月宣布了一项名为“寒冰宪章”的新三边倡议,旨在加强三国在极地破冰船制造方面的合作。

美国对中国对格陵兰岛乃至整个北极地区构成的日益严峻的挑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2018年中国将自己视为“近北极国家”之后。

总体而言,美国将中国视为几乎所有领域内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寻求扩大其经济、科学和军事影响力以重塑国际秩序,因此,中国在格陵兰岛或附近的任何足迹都被美国视为真正的威胁。

作为其举措和商业扩张的一部分,中国对北极表现出日益增长的兴趣——它积极投资该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项目,并制定了“冰上丝绸之路”战略,以开辟新的航道和投资机会。

格陵兰岛一直是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之一,自2016年以来,中国不断增加对格陵兰岛的投资,成为该国最大的投资者。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仅鱼类进口量就价值约3.53亿美元,而向格陵兰岛出口的商品价值约7.58亿美元,而美国向该岛出口了600万美元的商品,进口了价值约3600万美元的商品。

在美国公司缺席的情况下,中国公司开始在格陵兰岛探索采矿投资前景,尤其是中国盛和资源公司,有估计称该公司可以获取格陵兰岛大部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丹麦皇家国防学院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彼得·雅各布森认为,中国这些投资的目标是在北极站稳脚跟,因为中方将格陵兰岛视为影响该地区的潜在门户,特别是在该岛最终获得独立的情况下。

随着冰川不断融化,格陵兰岛的地下财富越来越容易被开采 (美联社)

相比之下,美国和特朗普总统的主要工作是防止北京在其边境获得影响力,“美国已经真正意识到北极的现实,这部分是因为俄罗斯,部分则是因为中国”,位于努克(格陵兰首府)的纳西维克外交与安全政策中心主任拉斯穆斯·尼尔森在《政治》杂志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解释道。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顿于2018年重新启动冷战期间活跃于北大西洋、后来被冻结的美国第二舰队,以确保格陵兰岛海岸约43000平方公里的安全。

美国的压力还导致原定由澳大利亚格陵兰矿业公司实施的克瓦内维尔德稀土项目被取消。

它还与中国的上海资源公司合作开展了其他铀矿和铁矿开采项目,但在美国类似的压力下,也有一家中国建筑公司退出了在努克和伊卢利萨特市修建两座机场的项目。

在这样的背景下,挪威北极大学专家、教授拉斯穆斯·贝尔特森向《政治》杂志证实,格陵兰岛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华盛顿的容忍度是有底线的,它不会接受中方在格陵兰岛的投资。”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强调,格陵兰岛无意加入美国 (社交网站)

购买和吞并的复杂性

在认识到北极地区在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之后,美国确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俄在格陵兰岛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占据了上风,尤其是鉴于该岛兴起的独立运动。

据《新闻周刊》报道,特朗普夺取格陵兰岛的梦想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显著的是岛上许多居民想要独立的愿望,而且对中国也抱有极大同情的丹麦人也强烈反对美国购买格陵兰岛的提议,与此同时,使用武力吞并格陵兰岛也将十分困难。

根据2009年的《自治法》,格陵兰岛有权随时就独立问题举行全民公投。岛上大多数政党支持脱离丹麦而独立,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也表示,该国无意成为美国的一部分。

《新闻周刊》指出,尽管更多的格陵兰人希望与华盛顿而不是北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仍然对中国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人希望对华采取独立政策,而不是屈服于华盛顿的方针。

分析人士认为,格陵兰岛从务实的角度和经济雄心的角度看待它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更注重加强和多样化贸易关系和经济伙伴关系,而且不仅仅是与中国,它与许多其他国家亦是如此。

这是该岛的优先事项,因为这提供了经济机会,可使其实现贸易关系多样化,并扩大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摆脱对丹麦以及欧盟的市场和财政援助的依赖性。

埃格德再次呼吁格陵兰岛脱离丹麦而独立,并且认为这是该岛摆脱其殖民历史的一步,但他也拒绝加入美国的想法,并强调格陵兰岛是“非卖品”。

独立问题仍是该国议会选举前的一个关键议题。该国的议会选举将于2025年3月11日举行,随后,该国执政党将宣布举行独立公投,但特朗普有意收购该岛的担忧掩盖了这一问题。

因此,美国在格陵兰岛的野心面临许多困境,这些困境破坏了购买该岛的假设,并且可能为武力夺取该岛开辟道路,但是该岛仍将处于北极地区激烈的地缘政治竞争中心——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而中国和俄罗斯在这里的存在也很难被消除。

来源 : 半岛电视台 + 美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