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福宣言

颠覆历史的几行文字

“外务部”

1917年11月2日

亲爱的罗斯柴尔德勋爵,

我很荣幸能代表英皇陛下政府向您传达,以下有关同情犹太锡安主义者的宣言,已经呈交内阁,并已得到了内阁的支持。

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内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将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清楚明白的是,不得采取任何可能会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社群的公民和宗教权利的行动,或是损害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若您能把宣言的内容转送到锡安主义联盟,我将不胜感激。

亚瑟·贝尔福

谨启

就这短短几行文字,彻底颠覆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而贝尔福甚至连这个民族的名字都懒得提及,只是将之称为“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社群”,仿佛他们是这片土地上的陌生人或突然造访者。

这封信并不是贝尔福在撰写、签署并作为外交承诺寄出之时突然萌生的想法,而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与英国富有影响力的犹太企业家,多年来与法国和英国政府的代表召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

英国与“犹太复国主义梦想”

英国拼命想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实现“犹太复国主义梦想”,但它丝毫没有想到,这段宣言会被指责为造成多年来巴勒斯坦权利丧失的罪魁祸首,会成为巴勒斯坦激进人士举行抗议的原因,会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为巴勒斯坦事业而奔走的人士所抗议的源头,而要求英国为此道歉的诉求也将继续存在,尽管距离这项宣言或承诺的出现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这条信息为犹太人在1948年占领巴勒斯坦并宣布成立以色列国而开了绿灯,贝尔福也因此成功兑现了他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的承诺,但是他却从未像他所承诺的那样,确保当地其他非犹太社群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不受侵害。因此,英国这个大国,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赖以实现其计划的合法前线。

为了在实地落实这项计划,巴勒斯坦不得不接受英国的委任统治。犹太复国主义团体在1917年与英国政府人员举行的秘密会议期间,拒绝了法国和英国共同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因为他们不希望法国将其殖民文化影响留给犹太人,正如它在《赛克斯-皮科协定》签署之前及之后对其控制地区所做的那样。

关于这项协议的谈判始于1915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基于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及其土地需要在英法殖民主义者之间完成分配的假设。实际上,它是由法国外交官皮科与英国外交官赛克斯在1916年签署的。英国在1920年至1948年期间对巴勒斯坦进行了委任统治,而在它撤出之后不久,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便宣布建立了以色列国。

英国同意了这些犹太复国主义计划,以在政治层面为其自身利益服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便争取到了来自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许多富有影响力的犹太人的支持,以反对德国、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这场战争始于1914年7月28日,并于1918年11月11日结束。

另一方面,英国的目光又回到了《赛克斯-皮科协定》之上,并且对这项协定进行的势力划分感到不满,并对法国控制了大部分的土地而感到愤怒,因此提出了确保犹太人获得土地的问题,以保证法国让出巴勒斯坦,这就是1920年4月在《赛克斯-皮科协定》框架内召开的圣雷莫会议上,黎凡特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英国委任统治地时发生的事情。

[赫伯特·塞缪尔在1915年撰写的第一份官方备忘录中谈到了巴勒斯坦]

塞缪尔:犹太身份的英国大臣

此事也并非是纯粹的政治问题,因为英国政府内的部分犹太大臣,也梦想着这一切的实现,他们甚至在贝尔福被任命为外交大臣的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努力与行动,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赫伯特·塞缪尔,历史学家认为他应该是当时的卫生大臣。

塞缪尔在1915年撰写了他的第一份官方备忘录,并在其中谈到了巴勒斯坦及其成为犹太民族家园的可能性,并将其转交给了其他的内阁成员。这项备忘录以奥斯曼帝国战败的假设为起点,建议战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英国庇护所,并鼓励犹太人在其中定居,为犹太移民提供优先权,并建立定居机构以帮助安置300万犹太群体,使之能够自我调整,并建立一个主权国家,成为新文明的中心。

这项备忘录并未引起当时的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重视,但是当大卫·劳合·乔治(英国在一战后半期的首相)成为首相时,便决定采用这个计划,而贝尔福也在那一届的英国内阁之中。

由于对殖民利益的重视,塞缪尔在1920年,即《贝尔福宣言》产生之后,被任命为首任英国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同年8月,移民法颁布,并允许16500名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但是,由于阿拉伯人的排斥和拒绝,英国稍稍调整了这项政策,并开始在国家吸收力量的概念框架内行动。

塞缪尔在许多其他层面上为犹太复国主义的定居活动提供帮助,其中包括承认巴勒斯坦的犹太复国主义政治机构、承认希伯来语为当地语言,而在塞缪尔在位期间,当地的犹太复国主义定居点的数量也从44个增加至100个。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伦敦的领导人继续组织秘密会议]

《贝尔福宣言》的幕后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伦敦的领导人——柴姆·魏茨曼、纳胡姆·索科洛夫和摩西·加斯特,自1917 年初以来,一直在组织召开秘密会议,并且建立了游说集团。其中大部分的会议都是在部分英国政府官员在场的情况下举行的,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赛克斯与塞缪尔。当时,该组织的领导人认为赛克斯需要他们的支持,以重新开放他与法国人签订的《赛克斯-皮科协定》。

该组织的上述三人开始让法国和意大利相信犹太人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力,甚至是通过散布夸张言辞和谣言的方式,让人们相信犹太复国主义才是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所在,并且所有的犹太人都希望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为他们建立一个民族家园。

加斯特很快就被排除在该组织的领导人会议之外,而魏茨曼的智慧开始不断凸显,其中的原因是法国政府的代表皮科并不喜欢加斯特,因为后者渴望在战后立即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而不顾大国利益。

这些会议为《贝尔福宣言》的后续发展铺平了道路,而在此之前还出现了一项法国宣言,但却没有得到贝尔福宣言那样的名气,而法国曾在这项宣言中明确同意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定居。随后,该组织的领导人应贝尔福本人的要求,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并为这封信撰写了初稿,并由他提交给英国内阁。该委员会计划在1917年宣布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诉求,而在这项宣言中也首次出现了“犹太民族家园”这一术语,这与后来的贝尔福宣言传达了同样的信息。

民族家园还是犹太国家?

许多犹太复国主义者都抗议使用“民族家园”这一术语,而非“犹太国家”,他们视之为一种背叛。在这个问题上,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优雅绅士”的纳胡姆·索科洛夫说服他们相信,“我们不应走得太远,现在我们要接受英国政府的说法”。

就在同年9月,英国政府在公布贝尔福宣言之前进行了讨论,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当时英国政府中的犹太大臣爱德华·蒙哥瓦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并认为犹太是一个宗教而非一个民族,他还补充称,“我拒绝将巴勒斯坦与犹太人或适合他们居住的地方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封信再次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并由此才出现了那段关于“不得采取任何可能会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社群的公民和宗教权利的行动”的表述。

当完成这封信的起草之后,魏茨曼(继西奥多·赫茨尔之后犹太复国主义遗产中最著名的犹太复国主义人物)将其发送给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美国的领导人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然后这封著名的信件便以“贝尔福宣言”的形式在1917年11月2日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的名义刊发,后者以其对魏茨曼的钦佩和对建立犹太国家的同情而为人所知。这就样,犹太复国主义以牺牲另一个国家和另一个民族为代价,开始了实现他们建立国家的梦想。

贝尔福宣言: 窃取一国

[英国对自身行为的严重性毫不知情,特别是它在1922年的国际联盟授权中加入了“贝尔福宣言” ,从而为其赋予了合法性]

拒绝道歉

英国对自身行为的严重性毫不知情,特别是它在1922年的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授权中加入了“贝尔福宣言”,从而为其赋予了合法性。

在上世纪整个20年代,基督徒和穆斯林针对英国委任统治和犹太复国主义团体的抗议不断升级,基督教会向英国方面投诉犹太复国主义团体,认为它们企图控制该地区的圣地。

发生这一切的原因,从一开始就在于英国通过带有偏见性质的委任统治政策唤醒并煽动了宗派主义和民族主义,而当英国最终意识到自己捅了马蜂窝时,已为时过晚。1936年在巴勒斯坦土地上爆发了反对英国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巴勒斯坦大革命,虽然烈士们纷纷倒下,但是巴勒斯坦事业却开始在世界上产生道德和法律上的共鸣。

英国试图立即纠正这种历史性的错误,但它却没有道歉,它在1939年发表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白皮书》,即后来被称为《麦克唐纳白皮书》的文件——其命名来自当时的英国殖民大臣马尔科姆·麦克唐纳。这是后者在英国政府的权威下出台的一份政治文件,并在其中放弃了将巴勒斯坦分割成两个国家的想法(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巴勒斯坦国),并承诺在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内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而这个国家的政府将由居住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根据其各自在国内所占的人口比例来进行管理,此外,还承诺将在随后的5年内限制移民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数量。

但是这份文件却遭到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共同反对,此外,由于在1940年至1945年内担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的反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份文件也根本没有得到实施。

自1917年公布《贝尔福宣言》以来,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不断经历着牺牲、破坏、定居,抢夺土地、水源、能源,以及对圣地的侵犯,巴勒斯坦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仍处于占领之下的国家,因此,英国必须每天都向巴勒斯坦人道歉。但是直到这一刻,即在《贝尔福宣言》发表102周年之际,英国仍然无视此事,仿佛仍在努力摆脱占领压迫的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完全与他们无关。

就在今年的11月2日,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凯伦·皮尔斯 表示,英国对英国政府在1917年为争取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民族国家而公布的《贝尔福宣言》感到满意。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