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加于伊朗的战争:对抗以色列的战略转变

伊朗已迅速从防御态势转向战略威慑的新阶段,并对以色列实施新的交战规则(路透)

2025年6月13日早晨,伊朗人醒来后发现了该国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震惊:以色列对伊朗领土发动了直接军事攻击,成功暗杀了数名高级军事领导人和核科学家。

这次袭击不仅仅是一次闪电袭击,而是扩大到内部破坏,并试图煽动伊朗民众反对政权。然而,伊朗并没有屈服于最初的威胁,自 1988 年与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伊朗就没有再发动过全面战争。相反,它迅速从防御态势转向战略威慑的新阶段,对以色列实施新的交战规则,进而改变了该地区的力量平衡。

半岛电视台研究中心发表分析论文,题为《强加于伊朗的战争如何导致以色列的战略转变?》研究员哈桑·艾哈迈迪安 (Hassan Ahmadian) 试图探讨战争的挑战、德黑兰面临的选择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未来可能性。

最初的震惊和多维性

以色列的袭击不仅是常规军事行动;除了使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伊朗重要设施外,还利用当地组装的无人机进行破坏行动,并在人民圣战者组织(MEK)等反对派组织的帮助下开辟内部战线。特拉维夫试图在伊朗境内制造彻底混乱,希望从内部破坏其政权。

但以色列没有完全预料到的是,德黑兰恢复指挥和控制的速度如此之快。最初的回应是当晚向特拉维夫和海法发射精确制导导弹,这次行动被命名为“真实承诺 3”。由此,伊朗摆脱了震惊状态,进入了初步的战术平衡,并重塑了整个战略。

这场战争从三个方面强加于伊朗,其中包括以色列的误判,但这些误判帮助伊朗从战局中恢复过来:

  • 军事层面:针对伊朗境内的领导人、系统、军事目标以及指挥和控制系统。尽管在战争初期以色列的战绩有所下降,而伊朗也从被动转为主动,但这种势头依然没有间断。
  • 破坏性方面:他们使用轻武器和无人机,袭击军事人员、核人员和防空导弹,并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继续攻击防空系统。在战争的第一周内,德黑兰就能够抵消许多此类能力。
  • 企图推翻政权之后:希望煽动伊朗街头的骚乱,动员民众对抗政权,破坏社会凝聚力。然而,内部凝聚力和围绕国旗的团结从第一天起就显而易见,并且随着战争的继续而增强。

从“克制”到“战略均衡”

多年来,伊朗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一直奉行“克制”政策,尽管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和盟友遭受了沉重打击。但 2025 年 6 月以色列的侵略迫使德黑兰放弃这种做法,转向专家所说的“战略比例”,即根据袭击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做出相应的回应。

随后几天,伊朗导弹袭击了以色列的敏感设施,包括海法炼油厂、摩萨德情报站点以及魏茨曼研究所等先进研究中心。这一转变意味着伊朗不再为其升级设定上限,由特拉维夫和华盛顿来决定对抗的程度,而德黑兰则保留全面回应的权利。

美国的慎重回应和政治信息

6月22日,美国介入危机,对伊朗三个核设施发动有限打击。尽管媒体对此次袭击大肆宣传,但后来透露,这次袭击是事先协调好的,德黑兰方面已获悉此事,以便疏散现场人员,并将损失降至最低。

德黑兰得到了这样的信息:美国并不想发动全面战争。这一点在其回应中显而易见,其回应并未直接针对该地区的美国基地。相反,它对以色列目标发动了新的导弹袭击,使用远程“海巴尔”导弹对海法进行了象征性的打击。

从这个等式可以看出,对抗仅限于以色列和伊朗,尽管华盛顿向特拉维夫提供政治和军事支持,但它不会被卷入全面战争。

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意识到华盛顿不会为他而战,他有两个选择

  1. 继续打击德黑兰并得到相应的回应。
  2. 在没有实现战争目标的情况下退缩并接受与宿敌的停火。

在德黑兰对华盛顿做出军事回应以及美国立场明确的当晚,内塔尼亚胡的核心内阁决定接受停火。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出现了新的威胁平衡。

伊朗媒体报道了“第二次战争情景【阿拉伯语视频】

谈及收益

以色列战争开始前,伊朗在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形象表明伊朗及其盟友的软弱。这一情况因以下三个发展而发生改变:

首先,德黑兰从“自我克制”转向“战略均衡”,将对抗的界限留给了以色列和美国。伊朗的袭击具有选择性,其目标与以色列在伊朗境内袭击的目标一致。这是战前不存在的等式,威胁平衡的施加迫使以色列在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接受停火,并且其相对于伊朗的战略地位比战前更低。

第二,随着伊朗展示出针对以色列特定目标的实力和精准度,华盛顿对德黑兰的敌对言论和政策以及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力度已经减弱。随着特朗普除了间接地介入之外,让美国远离双方的战争,很明显,以色列将不得不独自承担对抗的负担,并希望改变与伊朗的威胁平衡或接受停火。

第三,随着威胁平衡的达成以及华盛顿的疏远,德黑兰似乎更倾向于将以色列拖入一场痛苦的消耗战,正如其最近对海法、特拉维夫和贝尔谢巴发动的袭击所表明的那样,这些袭击使用了数量更少但杀伤力更大的导弹。

对于伊朗来说,如果德黑兰没有被迫参战,现阶段的战争将不是一种选择。对伊朗的战争带来了许多负担;该国失去了大量军事领导人和核科学家,大量平民被杀。由于以色列的袭击或内部破坏行动,德黑兰还失去了相当一部分防御能力。

尽管伊朗付出了惨重代价,但这场战争也给伊朗带来了重要的战略收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加强进攻性威慑:德黑兰展示了高超的导弹精度和能力,迫使以色列撤退并接受对其不利的停火条件。
  2. 改善核谈判地位:袭击未能阻止伊朗的核计划,使德黑兰在与西方大国的谈判桌上获得了额外的筹码。
  3. 内部统一:民众对领导层的支持已变得明显,为该政权提供了罕见的政治支持,以应对未来的任何解决方案。
  4. 获得新的战斗经验:伊朗与装备精良的对手进行了一场技术复杂的战斗,获得了优质的军事经验。
  5. 战略韧性:尽管遭受了种种损失,伊朗的核心力量体系并未崩溃:其导弹、核计划和地区威慑网络。

战后……政治道路

下一阶段对于伊朗来说将是决定性的。无论是在核谈判中,还是在加强地区和国际关系中,都需要将军事成果转化为政治成果。相反,以色列可能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或潜在违反停火协议来阻挠这些举措,这将使局势升级的可能性继续存在。

在此背景下,德黑兰的“战略比例”战略似乎具有持久的威慑力,对任何针对它的侵略行为设定了明确的限制,并重塑了其与以色列的关系,不仅在战场上,而且在整个地区安全领域。

来源: 半岛电视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