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军队带着超过2000亿欧元归来

维京人的记忆一直是瑞典历史特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从斯堪的纳维亚平原和海岸出发前往东欧和中欧的战士和探险家不仅仅是袭击者,他们是商人、外交官,也怀有远大航海抱负,其航海范围远及拜占庭和阿拉伯世界。
在东欧,维京人在公元九世纪扩张,与斯拉夫人结盟,建立了“基辅罗斯”实体,统治了现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广大地区,并在几个世纪中形成了俄罗斯文明和斯拉夫文明。在那个时期,甚至瑞典人也被称为“Rus”,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的广泛文化定义。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俄乌战争:第1234天关键事件概述
乌克兰称美国在恢复武器交付后将派遣特使
三艘欧洲航母协调部署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域
因此,随着过去两个世纪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大国的崛起,瑞典在席卷欧洲大陆的暴力冲突中坚持军事中立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它相信自己与俄罗斯和德国之间有着复杂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因此,近几十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较为平静,远离欧洲的激烈冲突。
然而,作为该地区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瑞典从未像乍看起来那样处于军事和经济平衡的边缘,其军事历史也并不局限于古代维京人的战役。
在斯德哥尔摩于 19 世纪和 20 世纪保持中立,避免参与两次世界大战或在冷战期间加入北约之前,瑞典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疆域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欧洲中心,由古斯塔夫·阿道夫等武士国王领导,他们的军事战役开启了整个 17 世纪的瑞典帝国时代,将他的国家统治范围扩大到芬兰、波罗的海、挪威部分地区和北欧。

即使在中立时期,瑞典也不是一个萎缩的国家。相反,该国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工业联合体,在苏联压力和不愿加入北约的情况下保持中立。瑞典军工行业的龙头老大是著名的“萨博”公司,还有“博福斯”公司,后者原为著名炸药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有,1999年萨博公司收购了其部分股权,2005年英国“BAE系统公司”又收购了其剩余股权。
整个 20 世纪,瑞典拥有重工业,诞生了沃尔沃、斯堪尼亚和爱立信等品牌。该国开发了自己的飞机、坦克和舰船,并继续监视其欧洲周边地区。直到最近,随着美国角色的下降并将其转移到亚洲以制衡中国,欧洲的军事开支不足以保护欧洲大陆,以及东欧出现裂痕,俄罗斯从东欧入侵乌克兰并开始向波罗的海国家施压,这种情况才开始发生变化。随后,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可谓是瑞典近两个世纪以来中立政策的终结。
3月,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宣布了一项发展瑞典武装部队的全面计划,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一项计划。瑞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2000亿欧元用于现代化国防能力。瑞典去年加入北约,此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对俄罗斯保持中立政策。
斯德哥尔摩已开始实施一项扩大计划,参与欧洲的新安全政策,同时扩大与华盛顿的关系。瑞典战略变化有哪些特点?它希望恢复军事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瑞典与旧中立的终结
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保持中立政策,不允许德国军队穿越其领土,但继续与德国进行贸易并向其供应铁,最终并未受到战争的重大影响。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瑞典保持中立政策,这一政策在整个冷战期间一直延续。然而,它与西方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瑞典是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进行欧洲重建的国家之一,其政策特点是敌视共产主义。尽管拒绝加入北约,但其与北约伙伴的军事关系仍保持秘密。
瑞典宣称坚持中立,这激怒了华盛顿,因为华盛顿希望与瑞典结盟以应对苏联的威胁,而斯德哥尔摩也因此遭到当时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严厉批评。
但瑞典当时为自己保持中立辩护,称担心加入北约会激怒俄罗斯并引发苏联入侵芬兰,而瑞典与芬兰关系密切,与芬兰拥有 1,300 公里的边界,特别是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冬季战争中已经试图入侵芬兰。
瑞典也与苏联处于前线,因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都是苏联的一部分,与瑞典之间仅隔着不超过200公里宽的波罗的海。

因此,在整个冷战期间,斯德哥尔摩对公开支持北约持谨慎态度,并决定保持中立以避免莫斯科的邪恶,同时在其东海岸保持强大的防御力量以对抗苏联,并与西方进行默契合作。因此,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瑞典的中立并不彻底。
即使在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之后,俄罗斯仍然拥有波罗的海海岸线,包括芬兰湾和加里宁格勒州,该州以俄罗斯人为主,位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

该国宣布保持中立,促使其研制自己的武器,发展先进的军火工业,并成为世界上空军规模第四大的国家。它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之一萨博,该公司至今仍是瑞典国防工业的主要参与者。
冷战结束后,瑞典开始加强与北约的关系。 1994年,瑞典与芬兰一道加入了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参加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国际联军,并于2017年主办了“极光17”军事演习,这是一次以保卫位于波罗的海、距离瑞典大陆约 90 公里的瑞典哥特兰岛为重点的军事演习。毫无疑问,这是三年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背景下的一次军事合作。
2022 年俄乌战争的爆发使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摆上了台面。自1995年加入欧盟以来,瑞典人就一直怀有这种想法,并逐渐放弃了宣称的中立立场。自2014年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以来,民意调查显示支持加入北约的人数有所增加,因此这一情况尤其明显。
俄乌战争爆发后不到三个月,瑞典就与芬兰一道申请加入北约。该申请遭到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反对,两国将瑞典加入北约的全面批准推迟至2024年3月。
加入北约后,瑞典已经满足了成员国必须遵守的防务要求,最显著的是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提高到了2%。瑞典已将其GDP的2.4%用于军事支出。
然而,斯德哥尔摩希望增加支出,因为新政府计划包括到2030年将支出增加到GDP的3.5%。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购买坦克、装甲车和无人机等武器,另一部分用于军事训练,第三部分用于扩大军事工业,还包括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斯德哥尔摩自2022年以来一直大力支持乌克兰。
瑞典计划到2032年将武装部队人数从8.8万人增至11.5万人,到2035年增至12.7万人,增加约4万人。预计新增军人数量将包括一些专业军官和应征入伍的士兵。政府还打算在名为诺兰的北部九个省组建两个步兵团。

太空战略
2024年6月,瑞典宣布了其首个太空安全和防御战略。据官方称,该战略旨在确保瑞典在太空这一新的安全领域的安全和防务利益。它基于四大支柱:确保太空行动自由、发展和增强瑞典的太空能力、确保在太空开展国际合作的能力以及提供基于知识的模型。
瑞典在太空领域已经拥有欧洲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先进实力,有人认为这是欧洲发展北约太空能力的关键。
例如瑞典有Esrange航天中心,原先隶属于欧洲航天局,后来归瑞典航天公司所有。它是一个空间研究和服务中心,是瑞典在该领域努力的出发点,除了科学重要性之外,它已成为军事竞争的舞台。
瑞典对这一领域的兴趣无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与俄罗斯发展空对空核导弹的时间不谋而合。此外,美国商人伊隆·马斯克旗下的星链网络在俄乌战争中的使用率也大幅增加。瑞典此前也曾抱怨俄罗斯的干扰活动影响了其卫星。
所有这些威胁促使瑞典开始制定自己的太空防御战略。 2024年8月,第一颗军事卫星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立即采取了切实措施。这颗卫星名为NA3,是在瑞典空军的监督下为军事通信而设计的。瑞典还在研究为其鹰狮战斗机配备卫星发射能力的可能性,这项技术并不新鲜,但仍在研究中。
这一发展出现在混合威胁现象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混合威胁是指一方利用军事和民用手段针对另一个国家或机构,旨在破坏其能力的活动。这些威胁很难分类或检测,因为它们与普通人类活动重叠,例如网络攻击、对能源网络和空中导航系统的攻击以及通过定向宣传浪潮操纵舆论。混合战争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美国指控俄罗斯干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作为瑞典安全基础设施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已拨款500万美元支持海岸警卫队和监视系统,200万美元用于向民事应急机构拨款,以加强与北约和欧盟在卫星导航系统方面的合作,另外还拨款100万美元用于心理防御局和国家紧急事务局,以防止对社会和平的威胁,此外还拨款给国家网络安全中心以应对网络攻击。

新的武器库
除了增加军队数量和为更多士兵提供充分的训练外,瑞典还打算为其军队配备一些武器并改进现有的武器。这些设备采购包括购买更多瑞典制造的CV90装甲车,这是国防部在20世纪80年代为冰冻环境设计的作战车辆。它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投入使用,是一种可用于打击空中和地面目标的多用途车辆。
此外,瑞典还决定购买44辆德国第三代豹2坦克,并对66辆同型号坦克进行升级。瑞典此前曾向乌克兰捐赠了一批此类坦克。豹2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之一,能够击中3公里外冰箱大小的目标。这种坦克于1979年生产,是欧洲生产最广泛的武器。
瑞典还拥有一支先进的空军,萨博公司生产了许多世界一流的飞机,例如JAS-39“鹰狮”战斗机,它是美国F-16的对手。该战斗机的较新版本拥有采用有源电子扫描阵列 (AESA) 技术的先进雷达,该技术可以将雷达波束引导至不同方向扫描周围区域,而无需机械移动雷达天线,从而更容易快速定位和检测敌方目标。
此外,瑞典此前曾与英国、日本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第六代战斗机,但现在正寻求独自制造飞机来取代JAS-39。萨博已宣布与瑞典政府签订合同,研究该飞机的制造,并且已经公布了该飞机的计划。然而,该项目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以及瑞典是否会继续推进该项目或加入欧洲项目之一。
最近,上个月,瑞典与巴西签订了购买四架C-390千禧年军用运输机的合同。该款多用途飞机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制造,将于2023年首次投入使用。它可载重26吨,时速870公里,可在空中接受燃油或为其他飞机加油。该飞机是瑞典空军的必要升级,因为目前服役的飞机是洛克希德马丁 KC-130。
波罗的海保证
波罗的海的安全对瑞典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波罗的海将瑞典与俄罗斯隔开。它还与芬兰、波罗的海国家和丹麦共享海域,并拥有重要的通信和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例如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天然气管道。
因此,瑞典宣布增加在波罗的海国家的军事存在,特别是在怀疑电缆遭到破坏之后。俄罗斯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过去几年也曾两次遭到破坏。
为了保护波罗的海的这些基础设施,瑞典打算对其维斯比级护卫舰舰队进行现代化升级,并为其配备防空系统,此外还在研制一艘更大的吕勒奥级护卫舰。与大型护卫舰和驱逐舰相比,护卫舰体积小、成本低,适合在小海域作业。

除了预计很快完成的三艘现有哥特兰级潜艇的现代化改造之外,萨博公司自 2014 年以来一直在着手研制新型布莱金厄级潜艇,其中两艘潜艇目前正在建造中,预计将于 2028 年投入使用,届时瑞典的潜艇舰队将达到五艘。潜艇必须能够安全停靠在海床上,特别是因为波罗的海充满了水雷。
瑞典是空气不依赖推进 (AIPP) 技术的先驱,该技术使潜艇能够在水下停留很长时间而无需从水面为发动机加油。因此,该技术可以享有与核潜艇相同的优势,同时还能提高其隐身能力。与传统的柴油动力潜艇不同,电动机无需氧气即可为潜艇提供动力。这对于确保波罗的海的安全以及与俄罗斯海军实现一定程度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瑞典回归?
总体而言,瑞典是一个人口约一千万的小国,却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其军事实力令人瞩目,其中一个因素是它的中立性,这迫使它独立发展军事和工业能力。从早期开始,它就寻求发展先进的军事工业,萨博、Boforce 等公司引领了这一努力。

瑞典也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重工业的工业化国家之一,并以铁矿石的主要出口国而闻名。所有这些因素促使它进入军事制造业,并在欧洲享有盛誉,至今仍是如此。
尽管历史悠久,瑞典的新计划仍然代表着该国先前中立政策的逆转。瑞典加入北约结束了其两个世纪的中立,瑞典在最黑暗、最艰难的情况下也保持了中立,其中包括芬兰与苏联的战争以及挪威和丹麦被纳粹政权占领的时期。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代表着瑞典战略的一个根本转折点,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下降。
考虑到瑞典与俄罗斯处于前线,仅隔着小小的波罗的海之隔,并且与同俄罗斯接壤的芬兰以及曾属于苏联的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兄弟关系;瑞典担心这些地区未来可能受到俄罗斯的影响,因此支持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增加军事援助,这是新国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瑞典政府称,3月份瑞典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总额达96亿美元。
瑞典希望向北约盟友证明,它是一个可靠、值得信赖的盟友,加入北约不仅符合其自身利益,也符合北约的利益。
与此同时,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国一直向欧洲施压,要求他们增加军费开支,减少对华盛顿在欧洲安全方面的依赖。这种压力源于华盛顿的保护成本不断上升、中国在亚洲崛起导致的全球安全环境变化、以及华盛顿需要关注太平洋。因此,瑞典的努力是西欧在不依赖华盛顿的情况下加强集体安全的努力的一部分,这是东欧安全环境不断变化的必要条件。
毫无疑问,西方国家对瑞典政策的这一转变感到满意。西欧和北约获得了一位在安全政策上表现活跃的新成员、一位熟练的先进武器开发者、以及作为欧洲常规军事强国的悠久历史。
俄罗斯是这一转变的最大输家,这一转变是由莫斯科入侵乌克兰引起的,它认为瑞典加入北约、改变中立立场以及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是其与乌克兰战争期间的额外负担。那场战争的主要目标是阻止北约东扩,而这一目标似乎正在实现。然而讽刺的是,它却导致北约向北扩张,并使得瑞典恢复到前所未有的效力水平,这可能迫使斯德哥尔摩以自十九世纪初以来从未有过的方式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