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何不向乌克兰发射核武器?

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核威胁不再是克里姆林宫言论中的边缘元素,而是管控升级局势的关键工具(Shutterstock)

2022年10月的一天,西方作战室一片寂静,因为美国卫星探测到该国南部俄罗斯导弹设施中存在官员所称的“可疑活动”。

这看起来不像是例行训练,这一迹象与其他几项指标相吻合,导致美国情报部门预计俄罗斯已准备好对乌克兰发动核打击。

与此同时,当乌克兰武装部队重新控制哈尔科夫地区大部分地区和赫尔松市时,乌克兰的反攻开始采取更有效的形式。

美国分析人士认为,普京可能认为失去这些领土是“对俄罗斯国家的生存威胁”,有必要根据俄罗斯的核理论采取核回应。

与此同时,克里姆林宫突然指控基辅计划引爆“脏弹”,华盛顿认为这可能是为核打击寻找理由的心理前奏。

作为回应,美国与其盟友制定了应对核攻击的应急计划,并开展了缓和局势的外交沟通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都积极参与其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此刻描述为“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世界最接近使用核武器的一次”,但袭击并未发生,导弹也未发射。实际情况是,莫斯科希望全世界看到它处于扳机边缘,但它却没有扣动扳机。

这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威胁使用核武器,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每当西方发出威胁或乌克兰局势升级时,同样的问题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为什么莫斯科没有在遭受损失、面临压力以及普京不断威胁的情况下使用其最致命的武器?莫斯科能否继续突破其红线,同时又不损害其威慑能力的可信度?

莫斯科是如何操纵核门槛的?

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以来,核威胁就不再是克里姆林宫言论中的一个偶然因素,而是管控升级和威慑的关键工具。2022年2月24日,弗拉基米尔·普京发表电视讲话,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向西方对手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说:“任何试图阻碍我们的人都将立即遭到回应,其后果将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被认为是俄罗斯官方暗示,如果其战略利益受到压力,俄罗斯准备使用核武器。

几天后的2月27日,普京下令核威慑力量进入“特殊作战模式”。从技术上讲,这一步骤意味着启动指挥和控制通道,以便向作战部队实际发出核导弹发射命令。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分析,这一行动不仅表明一种威胁,而且表明一种真正的战备状态。

后来,随着俄罗斯战场损失的扩大——尤其是在被迫从哈尔科夫和赫尔松撤军之后——俄罗斯的核言论在2022年9月发生了变化,包括对任何侵犯“俄罗斯领土完整”的行为进行核报复的威胁,而不是“让俄罗斯面临生存威胁”。这为考虑赫尔松或扎波罗热等新吞并领土面临核威胁打开了大门,这种宽泛的表述使得莫斯科能够在更广泛的法律和意识形态掩护下挥舞核武器。

最大的本质上的变化发生在2024年11月,当时莫斯科宣布全面更新其“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首次包括如果俄罗斯甚至是其亲密盟友白俄罗斯遭受大规模常规攻击,可以使用核武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该文件的文本揭示了可被视为对主权构成威胁的常规武器定义的扩展,因为它包括“飞机、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的大规模发射”,这使得任何大规模的西方或乌克兰空袭都成为核威慑场景的潜在切入点。

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的理论就不再将核武器的使用仅仅限制在生存的情况下,而是使其成为一种灵活的政治和军事工具,其功能是创建一个“移动恐怖保护伞”,使莫斯科能够机动和威胁,而无需实际按下按钮。

这与俄罗斯对威慑的战略定义一致。西方将核威慑视为一种静态的稳定状态(一种基于清晰、透明和已证实的应对能力的永久恐怖平衡),而莫斯科则将威慑视为一种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工具,旨在随时服务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

这就是俄罗斯理论中所说的“灵活盾牌”或“主动威慑”,这一概念基于战略模糊性、威胁逐步升级以及根据战争进程重新定义核门槛的意愿。

因此,俄罗斯刻意保持其红线宽松,从“威胁国家生存”到“侵犯领土完整”,甚至“对白俄罗斯进行大规模常规侵略”。

俄罗斯的“灵活盾牌”还包括营造充满矛盾信号和示范性核演习的混乱信息环境,例如“雷霆-2022”演习。

相比之下,美国的核理论基于固定而明确的概念,因为它特别强调除非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否则不会开始使用核武器。

根据五角大楼的《2022年核态势评估》,华盛顿承诺仅在两种情况下使用核武器:应对核攻击,或应对对该国或其盟友的生存构成特殊威胁的攻击,无论是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是大规模常规攻击。这被称为“延伸威慑”,包括在具体、明确的框架内保护盟友。

与俄罗斯的模糊和逐步升级模式相反,美国的核门槛排除了先发制人的攻击,并明确表示不会对签署并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然而,华盛顿保留了使用低当量核弹头进行“灵活威慑”的有限选择,但这些仍然属于威慑结构,而不是实际攻击。

但随着俄罗斯再次发出核升级威胁而没有采取任何实施步骤,基辅和华盛顿的莫斯科反对者开始质疑这些威胁的严重性。这里出现了一个两难的局面:红线的模糊性本应迷惑敌人,但却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因为它削弱了可信度并鼓励冒险。

核武器的威慑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威慑力从一种施压工具转变为俄罗斯决策者自身的心理负担,当他已经做好了反复跨越门槛的心理准备时,他会因为担心全面升级而不愿坚持门槛。

2024年2月2日,俄罗斯士兵在俄罗斯一处秘密地点进行训练,将一枚伊斯坎德尔导弹装载到移动发射器上 (美联社)

普京的其他现实算计

然而,普京的复杂算计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不管故意含糊其辞如何,战场和环境现实反映出更为复杂的计算,揭示了在地理上相互交织、环境上开放的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的实际障碍。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与东欧的风向有关,正如乔治·弗里德曼等分析人士指出的那样,乌克兰的风向变化无常,尤其是在东部地区,风向往往是东北吹,也就是直接朝着俄罗斯内陆,包括像沃罗涅日这样的战略要地。这意味着,任何核爆炸,尤其是高当量战略核爆炸,都可能因核云产生的放射性尘埃而对俄罗斯民众造成影响。

除了战线重叠之外,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线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俄罗斯军队和后勤基地通常位于战场附近,因此使用任何辐射武器都很难不给俄罗斯军队本身造成附带损害。

乌克兰军队灵活而分散的部署也降低了战术核打击的有效性,因为战术核打击需要更集中的目标才能达到决定性的效果。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本身不适合使用战术核武器,大城市和主要物流中心通常位于俄罗斯或亲莫斯科地区附近,因此它们的使用所面临的政治和人道主义风险不亚于军事风险。

简而言之,与俄罗斯核准备的刻板印象相反,地理和环境因素对乌克兰的核武器选择构成了真正的物理障碍,使其处于心理威慑的范围内,而不是实际实施的范围内。

当模糊性失去价值:俄罗斯威慑力削弱的困境

俄罗斯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以弹头数量计算),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估计,其核弹头数量约为5580枚,其中包括1710枚已部署并准备发射的战略弹头,约2670枚储存但未部署的弹头,以及约1200枚正在拆除的弹头。

莫斯科拥有三种现成的先进核弹头运载手段,即洲际弹道导弹,一些安装在移动卡车上,另一些安装在强化的地面发射井内,能够机动并从深海发射的战略核潜艇,以及能够携带远程核巡航导弹的战略轰炸机。

除战略武器外,俄罗斯还拥有约一千枚低当量战术核弹头,用于战场上实现部分目标,而无需彻底消灭对手。这些武器储存在分散的基地,并通过炮弹、导弹或航空炸弹运载。

尽管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但莫斯科对其核门槛的模糊性——这使得西方向乌克兰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疑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失去威慑力。自2022年2月24日普京以“后果史无前例”为由,通过提高核警戒状态发出猛烈威胁,乃至2022年9月和2024年再次发出威胁以来,这些警告均未付诸实践。

每次事态升级而没有采取行动,西方国家就变得更加大胆。2022年夏天,美国“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首次出现在顿巴斯前线,使乌克兰能够袭击敏感的俄罗斯弹药库。

随后,基辅接收了英国远程“暴风影”导弹,然后又接收了能够打击俄罗斯占领区内机场和基地的美国“阿塔克姆”导弹。

最后,乌克兰对深入俄罗斯领土的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发动了强大而敏感的攻击,就像最近乌克兰大规模的无人机行动一样,而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得到莫斯科按下预期按钮的反应。

威胁与实施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削弱俄罗斯理论的有效性。如果对手确信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外交施压工具,他就会逐步进行测试,而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发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的红线已经逐渐被践踏或蚕食,等待着普京总统的再次指示以及其军队的直接行动。

来源: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