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大战”在即?

2018年4 月12日,在南海海域举行的海上阅兵式上亮相的中国战略核潜艇 (路透)

今年4月初,中国大陆方面启动了一系列大规模军事演习,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等几乎所有军种均参与其中。

这些不仅仅是例行演习,而是精心设计的台海冲突的场景模拟。大陆显然正在测试一项协调计划,以控制该岛的海上和空域,包括封锁海上航线和攻击该地区的陆地和海上阵地。

实地方面,参与此次演习的共有76架战斗机、21艘军舰,其中包括由8艘舰艇组成的航空母舰打击群,以及海岸警卫队舰艇;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称,该舰已前所未有地接近台湾岛的海岸。

与此同时,大陆方面在举行这些演习时保持了沉默,而没有按照惯例宣布预计演习完成的时间表或者划定海上禁区。这种模糊性再加上行动的显著复杂性,导致一些观察人士将之视为一种“前期行动”。

台湾是中国与其地缘政治环境之间紧张的焦点(半岛电视台)
台湾、中国大陆及其之间的“中线”地图(半岛电视台)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大陆方面不仅采取了军事行动,媒体还同时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展开了激烈的人身攻击,并将他与阿道夫·希特勒等历史罪犯和电子游戏中的恶棍相提并论,指责他实施镇压,并使用“麦卡锡主义”手段消灭反对者。在针对赖清德的宣传活动期间还发布了战争海报,宣布军方正在扼制“台独分子”。

那么该如何解读大陆方面的举动?此次演习是否表明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还是说,尽管当前举措的操作复杂性,但这仅仅是大陆近年来在台湾岛周边的一系列例行演习的补充?

非同寻常的迹象

这些举动正在发出政治和军事信号。大陆似乎正在抓住时机,利用台湾地区因美国犹豫不决的态度而日益增长的担忧,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出现反复之后。

大陆方面试图强化无疑会令台湾地区当局担忧的信息:华盛顿不会为他们而战,其对该地区的支持可能只是暂时的,华盛顿可能会用它来换取与大陆谈判达成的其他利益。

然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能不仅仅意味着政治信息。这很可能是永久包围该岛的综合战略的一部分,可能是采取直接军事行动的前奏。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中方的演习理念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而在前几年,演习都是从零开始,从简单阶段逐渐升级。 但在2025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军队开始在更先进、战术更复杂的水平上进行演习,从而反映出成熟和差异化的准备水平。

总体来看,在今年头几个月内,大陆在台湾岛周边的军事活动有所增加。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大陆军队在台湾岛附近的活跃程度比前几年有所提高,日常行动有所增加,巡逻和演习的频率也有所提高。

研究显示,在今年1月和2月,在台湾海峡作业的中国船只数量增加至419艘,而在2024年同期为305艘,2023年仅为218艘。

带有战争意味的演习

从总体而言,已经不能再将大陆在台湾岛周边的军事升级解读为仅仅是展示武力或者短暂的施压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经演变成了类似于潜在战斗的严肃“演习”。大陆进行的演习已经变得更像“实战训练”,在模拟真实战场的条件下进行,面临切实的威胁,并且与战略对手的距离很近。

“实战化训练”这一概念,并非简单指部队的机械化机动。相反,它包括使用实弹、在不稳定的环境和困难的气候下以及在与战争现实极为相似的场景中进行训练。

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台海地区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场军事演习,而是一个开放式的试验场,以供人们在实战中反复试验并汲取教训。

研究员Tristan Tang表示,大陆将把台湾地区视为“针对敌人的训练场”,美国和日本在这里的联合军事存在为模拟实际对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这位研究员在其报告中记录了中国飞机与美国飞机之间的近距离飞行——大胆机动且具有可控风险。

为了证明其准备程度,大陆方面于2025年2月在该岛西南地区举行了演习,大量071型两栖登陆舰、075型直升机坞登陆舰以及驱逐舰、护卫舰和支援船参与其中。据信,一旦发生战争,这里将是首个登陆地点。

在过去几个月内,大陆加强了在台湾岛周边进行海空联合巡逻的步伐,各军种的飞机均参与其中,这种模式表明,这些巡逻不仅仅是侦察飞行,而是真正的演习,目的是测试和衡量战备状态。这就是各个军队单位之间的协调效率。

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大陆毫不掩饰“武统台湾”的可能性。相反,大陆似乎善于利用这些演习来试探地区和国际反应,并传递出大陆不再只是进行演习,而是在做准备的信息。

倒计时已经启动吗?

上述举措不能脱离台海周边逐渐显现的大局来解读。如今,各种迹象表明,大陆可能正面临做出军事决策的时刻。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指标之一,就是其战斗机频繁进入台海上空,仅在2024年就超过3000次。

这些行动不仅仅是一种施压信息或者一种极限测试,而是军事冲突文献中所谓的“灰色地带战争”的模式的内容之一,即介于和平与战争之间难以捉摸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施加压力和挑衅,但又不跨越需要常规军事反应的门槛。

根据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定义,“灰色地带”是一个竞争的舞台,各国和各行为体在其中开展行动,但不会完全升级为战争,而是采用隐蔽战争的工具:消耗对手、收集信息、衡量对手的反应并灌输恐惧。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陆方面的空袭似乎是对台海防御的持续测试,旨在消耗资源、监视反应模式和发现弱点,特别是鉴于人们对美国保卫该地区的诚意的怀疑正在不断上升。

这不仅限于天空。在陆地和海上,大陆正在加强其后勤和进攻能力,为应对超出单纯压力的情况做好准备。这些准备工作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出现了专用的登陆驳船,这种海上交通工具专门用于将坦克、大炮和重型装备直接运送到缺乏港口基础设施的海岸。

这些驳船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有效载荷,还在于它们能够形成浮桥或临时码头,用金属支柱固定在海床上,使船只即使在恶劣的海况下也能直接降落到陆地上。在类似移动基础设施的场景中,每一处海滩都成为潜在的登陆目的地,每一个脆弱的角落都成为可以被攻占的漏洞。

其中3艘驳船早在2025年1月就已出现在广州的一家造船厂内。今年3月,它们在中国南部沿海进行的试验中被卫星图像捕捉到,包括其在水面上延伸桥梁以模拟抵达陆地的瞬间。

一群国防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驳船是在台海地区作战的基石,因为它们将使大陆军队在选择远离传统防御地点的登陆点时拥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体现了大陆方面隐蔽的准备、灵活的计划和决心的务实面貌,超越了武力威胁,准确模拟了对抗过程中的细节。

总体而言,大陆正在稳步走向重塑台海地缘政治——不是通过言语或者声明,而是通过钢铁设备和日益狭窄的空域。

一架战斗机从山东舰上起飞

全面准备

这些进展表明大陆已经为军事行动做好了充分准备,并等待政治决定的出台。大陆在台湾岛附近的军队数量已增至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军舰已靠近台湾岛海岸不到6公里的距离——几乎触及该岛的防御核心地带。

深入调查显示,情报渗透的案例日益增多,有部分特工在高度敏感的地点工作时被捕。这表明对抗确已开始,尽管是以隐蔽的形式。

但大陆并不满足于仅仅拥有军事优势。它正在构建一个复杂的法律框架,使其行动计划合法化,而这在战争文献中被称为“法律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陆制定法律并实施文本,为任何针对台湾地区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无论是在大陆民众面前还是在国际舆论面前。

“一个中国”原则是这项努力的支柱,它将任何针对台湾地区的举动定性为纯属的内政——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权干涉。

2005年的《反分裂国家法》强化了这一方针——该法允许大陆在台湾走上分裂道路或者无法实现和平统一时采取“非和平方式”。此外,《国家安全法》(2015年)和《国防法》(2020年)将台湾问题纳入了国家安全体系,从而使得军事解决方案成为必要时合法且不可避免的工具。

何时?以何种方式?

2021年,美国退役海军上将菲尔·戴维森发出了著名的警告:中国可能准备在2027年武力统一台湾。

自那以后,“戴维森窗口”已经成为了分析美国印度洋和太平洋战略的一项重要因素。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窗口期可能会扩大到2024年至2028年之间,鉴于中国不断增强的战备水平,以及西部战线(特别是大西洋两岸之间)的明显裂痕,这将成为其发动军事行动的理想时期。

但中方一贯务实,不会仅仅依赖突然袭击。另一种情况正在逐渐显现,并被称为“令人窒息的封锁”。其目标不是武力统一,而是开始孤立该岛,甚至能够不费一枪一弹就完成统一。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孤立很可能就是采取军事行动的前奏。

据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的军事专家透露,大陆方面已经发展出一支由军事和民事部门组成的“混合部队”,能够实施全面围攻,首先是针对台湾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从机场、港口到发电厂和军事设施)发动空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战斗机翱翔,无人机和直升机布满天空,随后开始封锁,军舰绕岛航行,并与该岛海岸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开部署在岸上的反舰导弹。

这种场景的核心是潜伏在该岛东南部地区的航空母舰打击群——歼-15战斗机从这里起飞,其目标是阻止任何外部支持,尤其是美国方面的支持。

大陆在沿海地区部署了海岸警卫队,同时还部署了从渔船到货船的民用船只来填补海上缺口。大陆方面拥有一支可以被视为“海上民兵”的队伍,即在航运或捕鱼活动中的平民掩护下执行军事任务的民用船只。

大陆潜艇将在该岛的主要港口埋设水雷以驱离商船,然后,海警船将监视该区域并阻止其他船只靠近。大型货船和游轮也会故意停靠在港口前以阻止进出。

随后,网络隔离行动将会启动,中国货船将锚拉至海底,切断台湾岛与世界连接的网络电缆。此外,针对台湾地区军事领导层以及金融和银行系统发动的网络战,将导致该地区陷入彻底的混乱。

鉴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从军事准备到法律动员,从灰色地带入侵到攻城工程,大陆方面似乎正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其历史目标迈进。大陆方面或许并不急于参战,但它也不再惧怕战争。

来源 :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