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美国海军衰落的中国军舰

1856年一个雾蒙蒙的早晨,英国军舰围攻中国广州,他们装备着大炮,拥有击溃对手的威力。而中国清朝的木船则像折纸玩具一样散落在海面上随风而动;随着英国舰船发出的炮火轰击,这座沿海城市上有限的防御工事迅速崩溃——这些防御工事只不过是一些原始的炮台,无法抵御西方以蒸汽为动力、瞄准精确、射程远的武器优势。
在那一刻,中国意识到,尽管没有公布,但它已经无力保护自己的海岸。这是“百年屈辱”时期最为艰难的时刻之一。“百年屈辱”在中国文学中被用来描述中国历史上饱受日本和英国等列强干涉和奴役的时期,一般观点认为是自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俄罗斯如何招募也门士兵助其在乌克兰作战?
俄乌战争:第1156天关键事件概述
以色列在加沙面临的“黯淡”替代选项
而现在,中国已经焕然一新。2024年12月,中国新舰“四川舰”下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军方武器库中最大、最先进的两栖攻击舰。这表明中国军事工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海军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虽然它们主要用于将军事力量从海上运送到岸上,但它们还具有与航空母舰类似的附加能力,因为它们配备了电磁发射系统(类似现代美国航空母舰),可以从甲板上发射无人机或从水面发射战斗机。
因此,该舰是一艘引人注目的多任务舰艇,除了两栖车辆和部队之外,还能够运载攻击直升机、飞机和无人机。它可以用于海滩登陆、从海上支援地面战斗,甚至用无人机发动空袭。该舰长约260米,排水量超过4万吨。
总体而言,从该舰的作战能力来看,中国不再满足于仅仅保卫其边境,而且还在寻求将其军事影响力扩展到近海之外。该舰专为在红海和印度洋等遥远地区使用而设计。
然而,“四川舰”(或076型两栖攻击舰)并不是目前唯一令美国感到恐惧的舰船。北京海军舰艇数量不断增加,表明其海军实力正在迅速发展。在2014年至2023年期间,中国将有157艘舰艇下水,而美国在同期下水的舰艇数量为67艘。
不仅仅是一艘船
军事数据和事实表明,中国不仅在海军军备竞赛中前进,而且正在全球战略转型的具体战略框架内前进——中国正在重新绘制海上影响力版图,甚至可能重新定义“海权”本身。
尽管“四川舰”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它只是海平面上升的众多迹象之一,而这场“海啸”即将改变我们所知的海洋力量平衡。
要了解中国的生产规模,请参考一下2017年至2019年期间发生的事情。据报道,中国建造的船舶数量超过了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英国的总和。事实上,德国海军中将凯·阿希姆·申巴赫沙伊德曾在2021年指出,“中国海军每四年就会扩大出一整个法国海军的规模”。
到2024年中期,中国现役海军舰艇数量将超过美国——中国舰艇234艘而美国舰艇219艘。
这种数量优势使中国能够弥补在未来对抗中可能出现的损失,并且增加了随时可用、随时可以部署的部队规模,以便在需要时将其部署到局势紧张地区。
中国海军舰艇的庞大数量还不包括中国海军装备的约80艘小型导弹巡逻舰。其中仅包括排水量超过1000公吨的中国舰船或潜艇。另一方面,已知的美国海军舰艇数量为290艘,其中包括约126艘支援和后勤舰艇。
据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称,这种领先为中国提供了显著的军事优势。研究得出结论称,在历史上的28场战争中,规模更大的舰队赢得了其中25场,因为规模更大的舰队能够更好地承受更大的损失并继续战斗。
该中心引用一项研究指出,在近来的一场演习战中,中国损失了52艘主要水面战舰,而美国则损失了7至20艘。即使是在遭受了这些灾难性的损失之后,中国仍然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水面战舰,并且能够继续进行海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强国。军事实力的衡量标准不仅仅在于作战舰艇的数量,而在于舰艇的质量能力,更重要的是舰艇的分布和控制力。在这方面,美国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并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强大的舰队。
到2022年,如果把中国所有舰船的排水量(航海测量文献中的船重,被认为是衡量力量的基本标准)加起来,总计有200万吨,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会达到450万吨。
除此之外,美国海军舰队以及指挥、控制和补给站还遍布世界各大海域。
然而,美国海军当然不会因为这种对自己有利的质的差异而感到放心,因为它不仅在日益缩减,而且缩减速度非常快。
中国发展海军力量的宏大计划始于25年前,在此期间,中国舰艇的数量稳步增加。在2005年,美国约比中国多75艘舰船。后来,这一差距不断缩小,直至2014年中国海军舰艇数量接近美国,此后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开始呈现反超趋势。
按照同样的速度,到2030年之际,中国海军的总作战力量预计将增长到460艘舰艇。而基于乐观预测,到同一日期美国海军预计只拥有约345艘舰艇。
这种数量上的变化,加上中国在其他领域的技术发展,为未来中国海军舰艇在规模和能力上的类似加速敞开了大门。
美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声称,“截至2020年,中国海军力量主要由现代化的多用途平台组成,配备先进的反舰、防空和反潜武器和传感器。”
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同样补充称,“在许多情况下,这些部队与美国海军的部队相当”,随后不久又补充道,“中国正在迅速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这从中国航空母舰的快速发展中就可以看出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拥有开发和运营航空母舰的雄心,但其实际计划始于1985年,当时,中国收购了4艘退役航空母舰进行研究,其中一艘实际上被改装成了001型。在其下水后的短短10年内(2012年),中国就拥有了一艘更为先进的航空母舰,并试图接近美国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兰德公司报告称,按照当代造船标准,2017年中国海军舰队的现代化舰艇比例超过了70%,而在2010年,这一比例仅为50%。此外,中国正在生产能够容纳更先进武器的更大型的舰艇。
例如,中国海军的第一艘055型轻型护卫舰(又称“仁海级”)于2019年投入使用,与2014年投入中国海军服役的052D型驱逐舰相比,该型舰艇的作战能力一次性提升了4000至5000吨。
美国面临的挑战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美国海军造船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必要的船舶改造实施缓慢、熟练劳动力短缺、工业基础设施老化以及材料成本上升。
例如,美国“星座”级护卫舰的建造面临严重延误和预算超支。而这将是美国海军正在打造的新型先进护卫舰当中的第一艘。它旨在成为速度和效率的典范,用于保护大型舰船(例如航空母舰)、打击潜艇、反击空中或导弹袭击,以及在危险海域内护送船队。
这艘陷入困境的护卫舰的故事始于2020年,当时,美国的芬坎蒂尼马里内特海事公司赢得了建造该船的合同。其基本设计借鉴了成功的意大利“FREMM”级护卫舰,其下水目标是通过使用现成的、经过验证的设计以减少时间和成本。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简直就是灾难——该船经过了美国海军的广泛改造,其船体加长了24英尺,更换了螺旋桨以提高声学性能,并且重新设计了电气和冷却系统。其最终的设计与意大利的原始设计产生了85%的差异,从而导致改造时间变长且成本上升。
目前,该舰实际开工已两年半,却仅仅完成了10%,预计从开工到完工需要9至10年时间,是意大利舰建造时间的两倍,耗资高达2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由于美国造船业面临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情况已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计时工人的年流失率为20%,是新冠疫情之前的两倍。这种短缺导致“星座”级护卫舰等项目无法按时完工,并导致预算超支。
除此之外,许多美国船厂因为使用过时的设备而影响了生产效率。另外,钢材成本上涨也给预算带来了额外压力,并使造船项目的费用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航空母舰:美国优势的主要领域
长期以来,美国凭借航空母舰而主宰着世界海洋,但中国似乎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吸取了这一教训。
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军在上海造船厂举行的仪式上宣布其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这艘航空母舰之前被称为003型,但现在正式命名为“福建舰”——以中国沿海省份之一命名。

“福建舰”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航空母舰。中国的前两艘航空母舰(001型和002型)是苏联老型号的改装版,但003型却截然不同。它进行了广泛的升级,包括更紧凑、更精致的甲板结构,以及飞机起飞方式的转变——从滑跃起飞改为飞机弹射起飞,其改进的弹射器可用于让飞机从非常狭窄的空间(例如船甲板)起飞。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中国海军并没有采用传统的蒸汽弹射方式,而是采用了电磁弹射系统,从而使其飞行速度更快,占用的空间也比传统航空母舰更小。这使得它可以直接与美国最大的航空母舰进行比较,特别是由于它们的尺寸已经与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空母舰相当。
反介入与区域拒止
尽管中国海军拥有多种多样的能力,但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反舰导弹那样体现中国海军发展步伐的加快。
中国已经部署了两种能够攻击海上舰艇的陆基弹道导弹。第一种是东风-21D,射程超过1500公里;第二种是东风-26,最大射程约4000公里。美国国防部称其“能够对陆地和海上目标实施常规和核精确打击”。

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引起了美国专家和观察人士的广泛担忧,因为它们可能会彻底改变游戏规则。这些导弹——再加上更新的监视和瞄准系统,将使中国能够攻击美国航空母舰或其盟友在西太平洋的大型战舰。
在这个特定领域内,中国正在开发包括弹道导弹在内的一整套系统,以实施反介入与区域拒止政策。这就意味着,控制远方对手(尤其是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对手)的最佳方式是首先瘫痪其军队并阻止其被部署至冲突地区。
目前,中国正在集中力量利用其反舰弹道导弹、其他防空巡航导弹、各类舰艇(特别是高度现代化的水面战舰和两栖舰艇)及其海上监视系统,来建立严格的反介入区域,并延伸至所谓的“第一岛链”,即面向东亚的太平洋第一组群岛——从印度尼西亚北部开始经菲律宾并到达日本。
按照这样的速度,到2030年之际,中国将完全控制这一地区,届时,中国海军舰艇将能够在该区域自由航行,而外国军队将无法在这里自由行动。
从相对较长的时间来看,到2050年之际,据信中国海军将成为美国海军的真正对手,从而将其影响力扩展到“第一岛链”之外,并进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西方的侥幸
到目前为止,美国的一些人认为,尽管中国海军在舰艇数量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这种数量优势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优势或军事投射能力。
这种观点主要基于几个因素,包括中国自1979年越南战争以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海战。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却参与过很多复杂的战争和训练演习。因此有人认为,中国擅长军事演示,但却缺乏在真实战场上进行复杂协调的实战经验,例如海军登陆、空袭和组织军舰编队等等。
此外,他们还认为,中国舰船配备了现代化的系统,但却经常出现故障。他们以055型驱逐舰为例——该型驱逐舰在理论上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由于推进问题而在测试过程中发生了故障。他们还指出,被称为“航母杀手”的中国导弹尚未进行测试,其能力仍停留在理论上。
另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正试图通过向较小的国家(例如泰国、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出售海军装备,来增强自身在印度洋的影响力。但问题在于这些设备通常质量较差、经常发生故障,并且需要频繁且昂贵的维护。
但是,这种侥幸的观点能够成功吗?随着中国开发、宣布或未经官方宣布而泄露出来的每一款新型军事系统,这样的观点正在逐渐消失。一些西方军事将领可能正等待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发动控制权之战,以检验其真正实力。但这也是一种极为冒险的做法,因为无法相信基于不确定的可能性而得出的军备和发展速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