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从日本经验中获益?它又将如何能够击败美国海军?

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于2023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演习(路透)

前言

2022年,中国海军现役舰艇数量已正式超过美国海军,但美国仍然相信,无论军舰数量有多少,其显著的质量优势将在与中国的任何海军对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然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教授史蒂文·比德尔和国会预算办公室海军分析师埃里克·拉贝斯认为,这一估计仅适用于短期战斗。但如果美国和中国发生长期海战,美国海军将遭受损失,不仅是因为舰艇短缺,更重要的是舰艇更换的难度和速度太慢。

中国的数量优势源于一个重要事实,即其造船能力比美国高出200多倍,仅凭这一庞大的工业能力就能提供进行长期战斗所需的舰船流量。

事实上,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海军对抗的主要教训,当时华盛顿凭借其海军工业综合体的实力,成功击败了在技术和经验上占优势的日本海军,并在战时彻底重建了美国舰队。

如今,情况似乎完全颠倒了,美国的设想是,先进的武器和训练可以弥补缓慢的造船工艺,使其强大的舰队能够迅速赢得与中国的海战。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海军相似,虽然质量较差,但其造船能力更强,这使其能够从战争初期的损失中迅速恢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对手的技术更加精湛,其生产力也无法满足长期战争的需求。

中国海军军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引起美国对其利益可能面临的威胁的担忧(路透)

正文

过去几年来,人们对中国海军及其对美国利益构成的潜在威胁的担忧日益加剧。

二十年前,美国海军拥有 282 艘作战舰艇,而中国海军只有 220 艘,但到了21世纪中期,这一优势已完全消失。如今,中国舰船数量超过美国,北京拥有400艘舰船,而华盛顿拥有295艘。

如果美国造船速度保持不变,所谓的“船舶缺口”将继续增长和扩大。

当然,初步数据并不反映海军舰艇的质量或能力,也未反映军事战略、相关陆地能力或其他可能影响海战的因素。美国舰船通常比中国舰船更大,并配备更先进的传感器以及更卓越的电子设备和更精良的武器。

例如,中国的潜艇部队主要由常规柴油动力潜艇组成,而美国海军拥有的49艘攻击潜艇全部是核动力,且性能强大得多。

同样,美国海军拥有更多的航空母舰和更大、更强大的战舰,如巡洋舰和驱逐舰,这些舰艇由训练有素的船员操作,并由更有经验的军官指挥。美国海军在最近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行动中展示了出色的战术技能,而中国海军则缺乏实战经验。

但巨大的工业造船能力不仅使中国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也为任何长期战争提供了重要优势,而这种优势是无法通过卓越的品质或技能完全弥补的。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业,远远领先于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每年新船下水吨位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据美国海军情报局称,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比美国高出200多倍。

目前,即使考虑到现代军舰的建造过程更加复杂,商用船仍占中国造船产量的大部分,在长期战争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造船厂可能会重新调整其活动方向。如此巨大的工业潜力将使中国有能力迅速扩大其舰队或弥补其舰队的损失,这是美国无法比拟的显著优势。

当前形势无论从优势还是劣势来看,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日本帝国在太平洋战区的海战非常相似。在那场冲突开始时,美国海军的技术与经验不如日本海军,但其背后有更强大的工业能力,这使其能够在造船方面胜过敌人,并在长期战争中坚持到最后。

显然,如今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美国需要首先认识到其工业能力薄弱的后果,然后迅速采取行动解决这一短缺问题,包括扩大造船能力,甚至储存潜在战时建设所需的基本材料。

美国应该看看中国海军,看看它曾经的可怕潜力,并立即做出反应,以免为时已晚。

2022 年在太平洋上的美国军舰(美国海军)

回顾过去

从历史上看,海战极具破坏力。从17世纪中叶直到冷战结束,海战中失败的军队平均损失约三分之一的作战舰队,在13%的案例中,失败的一方遭到彻底歼灭。

即使拥有优势的军队也可能会输掉一些战斗。 1941年,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海军在数量上优于日本帝国海军。然而,美国早期遭受了一系列代价高昂的失败,包括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以及随后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度尼西亚)周边海域的巴东海峡、爪哇海和巽他海峡的战斗。

为了避免“死亡螺旋”,即早期的损失会造成长期问题,从而加速进一步的损失,在大规模战争中,海军需要能够尽快用新的海军舰艇替换被毁坏的海军舰艇。

20 世纪 40 年代初,美国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其下水了大量新舰,以至于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尽管海军在战斗中继续遭受重大损失,但其舰队规模仍增加了一倍多。相比之下,日本有限的工业能力甚至无法弥补战争损失,更不用说扩大舰队规模了。

这种造船优势可能会使长期冲突的进程变得戏剧化。美国海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仅有7艘大型航空母舰和1艘护航航母,而到战争结束时,其拥有大型航空母舰28艘,护航航母71艘。 1940年,美国还没有两栖舰艇,到战争结束时,美国拥有2547艘两栖舰艇。

到 1945 年 8 月,美国舰队的规模是日本舰队的20多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战争开始时还不存在的舰船。正是这支完全在战争期间建立的新海军击溃了日本人。

另一方面,日本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卓越的工业能力,并意识到,在长期战争中,美国的造船业将会胜过他们。然而,他们希望优质的舰船和训练有素的水手能够弥补这一劣势并确保快速取得胜利。日本人随后计划在太平洋上建造一系列岛屿防御工事,以阻止美国发动反击,并迫使美国按照日本的条件尽早解决问题。

事实上,战争最初正如日本人所预料的那样,他们在夜战、鱼雷和战斗机方面的熟练程度在日本早期的一系列胜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美国非但没有妥协,反而继续战斗,而日本无法迅速结束冲突,陷入了长期的消耗战,其落后的工业能力最终导致自我毁灭。

当今中美之间的海上竞争也存在类似的动态,只是角色互换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一样,美国的设想是,先进的武器和训练将弥补缓慢的造船业,并使其强大的舰队能够迅速赢得与中国的海战。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与珍珠港事件前的美国海军类似,质量上不如对手,但造船能力强得多,这使得它能够从战争初期的损失中迅速恢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面对技术更为精湛的对手,他的产量也无法满足长期战争的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轰炸位于夏威夷珍珠港海军基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档案照片(美国媒体)

缩小差距

不断增加的生产前置时间是美国船舶制造业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大多数现代军舰的建造时间比二战时期的军舰要长得多。

与此同时,美国工业效率日益低下。美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平均需要11年时间,而建造一艘核攻击潜艇或驱逐舰则需要9年时间。过去 15 年来,由于美国造船商难以招募和留住技术工人,这些时间表急剧增加,这使得美国造船厂难以满足海军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了理解这个时间表有多慢,我们或许应该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航空母舰仅需一年多时间就能建造完成,而在同一时期,建造一艘潜艇只需几个月的时间。

如果今天美国海军在战争第一阶段就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国防工业基地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建造替代品,更别说扩充舰队了。如果一艘航空母舰在今天的战斗中损失,那么几十年内可能都无法找到替代者,甚至可能永远都无法找到。

中国的稳步发展正在削弱美国的质量优势,这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中国的仁海级隐形驱逐舰,即055型驱逐舰,大致相当于目前的美国巡洋舰和驱逐舰。

2020年,美国海军情报局向国会通报,中国海军舰艇目前“在许多方面可与美国海军舰艇相媲美”,而且中国“正在迅速缩小设计质量上的差距”。北京还在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舰和核潜艇,其建造时间大约是美国造船厂目前建造同类舰船时间的一半。中国的优势工业能力延伸到了军火领域,这增加了美国在持久战中的脆弱性。

毋庸置疑,并非所有战争都是长期的。近期在台湾海峡举行的许多军事演习都设想了短暂的冲突,整个军事行动将在几周内结束。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的一些战争其实很短,比如持续不到7个月的海湾战争(1990-1991年)、16天就结束的2008年俄格战争,以及持续约一个半月的2020年第二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

但也有很多反例,例如,在 2022 年俄乌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几乎没有人预料到乌克兰能够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抵御物质上占优势的敌人。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帝国当然没有计划与美国发生长达近四年的冲突。

假设未来的战争将会很短暂,那么美国海军将会使其舰队——以及美国的利益——面临巨大风险。

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中国的造船厂在战争时期可能无法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建造庞大的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本的军事实力较弱(无法进入美国造船厂),华盛顿可以轻松地生产自己的舰船,而不会受到敌人的骚扰。

相比之下,当今世界,位于太平洋沿岸的中国造船厂更容易受到美国的攻击。但对于距离美国本土数千英里的美军来说,突破中国防空保护伞,并使用足够的弹药摧毁或削弱一个庞大的大型工业,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这种袭击可能引发报复,这可能促使中国对美国领土采取升级行动,甚至可能使用核武器。

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尝试似乎是为了与中国优于美国的造船能力相匹配。不切实际。但美国的盟友也许能够弥补部分不足。韩国和日本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大造船国,国内生产能力均超过美国。

然而,它们可能容易受到中国攻击,而且在中美冲突的各种情况下,它们有着复杂的政治算计,这使人们对它们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这些疑虑对美国来说意味着战略风险。

其他选择可能包括储存和平时期造船所需的关键部件,例如推进轴或核推进部件。一旦爆发战争,美国海军可以利用这些物资来加快建造进程。美国还可以建设比和平时期所需更大的工业产能,以便在战争期间更容易扩张。

美国海军可能还会考虑扩大其造船业务,包括建造新型舰艇,例如装备导弹的水面战舰,类似于中国正在建造的许多护卫舰,并联系尚未建造海军或海岸警卫队舰艇的造船厂来生产这些舰艇。

购买无人舰艇以创新方式与常规海军舰艇一起使用相对经济实惠;获取补给的另一种方式是从不同的造船厂获取补给。此外,美国可以为更多目前不携带导弹的舰船(如两栖舰或支援舰)配备武器,甚至准备将商船改装为携带导弹的舰船,以便在与中国海军发生潜在冲突时迅速扩充舰队规模。

除此之外,有关中美海军平衡的讨论应该扩大到包括长期海战期间竞争性生产的动态。尽管历史比较对于制定合理的国防政策决策的贡献有限,但它可能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错误,比如在没有竞争性工业基础的情况下与更大的对手进行长期海战。

本文翻译自《外交事务》,并不一定反映半岛电视台编辑立场。

来源 : 外交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