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美国和哈马斯之间的谈判进展如何?

据报道,以色列谈判小组延长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逗留时间,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也在此前一天来到多哈,以尝试找到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前进道路。
报道称,即将达成的协议是将停火延长至60天,以换取仍被关押在加沙的5至10名活着的以色列人质。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胡塞武装宣布袭击特拉维夫以及美国航母
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今日发展:以色列在加沙杀死38名巴勒斯坦人;美国轰炸也门
以色列从北到南轰炸加沙,数十名遇难者中有儿童
哈马斯此前曾拒绝类似的协议,但在最近几周美国人质事务特使亚当·博勒与哈马斯高级官员举行直接会晤后,他们可能会更愿意接受这类协议。博勒表示,会谈进展顺利,并且暗示可能会达成一项长期停火协议,从而引发了以色列以及亲以色列的美国政治人士的强烈反对。
甚至有报道称,博勒已被从以色列-加沙问题中除名,但这些报道可能为时过早。
让我们仔细看看。

目前正在谈判的协议是什么?
以色列和哈马斯已经达成协议,该协议包括三个阶段,最终将实现永久停火。第一阶段涉及有限交换以色列人质和巴勒斯坦囚犯,以及暂时停火和以色列允许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第二阶段的细节仍有待谈判,但前任美国总统乔·拜登的政府曾明确表示,第一阶段将持续到各方就第二阶段的内容达成一致为止。
以色列无视这些要求,虽然它没有重启对加沙的全面战争,但它已威胁要这样做,并阻止了所有人道主义援助和电力进入加沙。
今年3月初,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拿出了一项新提案,并称该提案来自威特科夫——尽管这位美国特使从未公开承认这一点。内塔尼亚胡办公室表示,根据这项协议,停火将延长6周时间,而在延长的第一天内,加沙近一半的人质(无论生死)将被释放。
哈马斯在最初拒绝了这项协议,但目前正在多哈谈判的协议似乎与之类似,尽管批评人士表示内塔尼亚胡无意永久结束战争——因为他担心这样做会使他的政府垮台。

博勒的谈判进展如何?
虽然博勒的职权范围只扩展到5名以色列裔美国人质,其中4人据信已经死亡,但似乎这种直接谈判不仅有可能确保持久停火,还有可能释放所有被哈马斯关押的人质。
博勒上周日在接受以色列和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利用这个机会直接与哈马斯接触,获得了维持5至10年停火、放下武器并放弃对加沙地带控制的承诺。
博勒明确表示,在与哈马斯举行会谈之前,他并未与以色列协调过,他还在一次采访中补充称,美国“不是以色列的代理人”,美国有着自己的“特定利益”。

以色列对直接会谈的消息作何反应?
不太好。
以色列极右翼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告诉以色列军方电台,一些以色列官员“向博勒明确表示,他不能代表我们发言,如果他希望代表美国进行谈判,那么祝他好运”。
据报道,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内塔尼亚胡的亲密盟友罗恩·德默在会谈消息公开前一晚曾多次“猛烈抨击”博勒。
以色列安全机构辛贝特的前任局长、现任以色列农业部长阿维·迪希特也批评了美国此举,他告诉以色列电台,美国与哈马斯之间的直接会谈破坏了以色列的谈判。迪希特补充称,“在没有与以色列方面协调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是非常危险的”。
以色列继续在媒体上发动针对博勒的宣传攻势,《以色列时报》的一篇社论对博勒的言论发出了猛烈抨击,并称这位特使“自满、困惑、天真得危险”。

特朗普抛弃了博勒吗?
本月初,当美国与哈马斯举行直接会谈的消息传出时,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特朗普支持这些谈判,因为这“对美国人来说是正确的做法”。
但在博勒上周日对媒体发表评论后,据以色列新闻报道,人质事务特使并不代表白宫的立场,威特科夫将继续在谈判中发挥主导作用。
随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本周一表示,这些谈判是“一次性事件”并已宣告失败。鲁比奥在乌克兰和中东事务中最重要的作用似乎已经被威特科夫接管。
不同的报道在本周四交替出现,有的声称博勒将不再与以色列和加沙问题打交道,有的则认为他将继续支持威特科夫。
《犹太内幕》的一份报告引用了几位匿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对博勒的斥责,其中一位暗示他“失去了所有的信任”。

这些情况重要吗?
在特朗普本人发表讲话之前,很难判断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真实立场。也许他只是还没有采取决定。
但无论如何,被引述言论的参议员不愿公布其姓名这一事实本身就能表明,他们仍在规避风险,以避免被视为对特朗普行为的质疑。
即使美国不再重复与哈马斯之间的会谈,这也表明特朗普政府正在加沙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将以色列和内塔尼亚胡拖入其中。
以色列完全依赖美国的军事和外交支持。此外,鉴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摆脱了美国与加拿大和欧洲等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以色列国内许多人都担心,特朗普对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支持可能也会同样反复无常。
以色列《国土报》在回应有关直接会谈的消息时推测,美国与哈马斯进行谈判既是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感到“失望”的证据,也揭示了美国政府自身的目标——主要包括:“释放人质、结束战争、地区的和平与沙特的资金”,而且美国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以实现这些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