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美冲突或将改变世界格局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半岛电视台)

人们常说“历史会重演”,历史上各大帝国和超级大国的兴衰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战略家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经常警告说,中国可能复制他们的崛起,在这种情况下,历史可能开启一个新的全球周期,美国不再独自称霸世界。

19世纪初,美国尚未成为超级大国,但它满足于建立内部实力,消除地区环境中的威胁,然后它削弱了当时大国(英国和法国)对美洲的影响力,加强了对加勒比海的控制,后来又承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并满足于从武器销售中获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终于有机会崛起成为曾经被连年战争搞得精疲力竭的世界大国,并以一个年轻的崛起大国的身份重塑世界,为全球秩序奠定新的基础。

美国理论家认为,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否认自己的全球野心只不过是试图重复同样的历史故事,因此美国的战略就是要阻止中国及早崛起,不让中国成为东南亚地区大国,不让中国控制南海(美国人称之为中国的加勒比海)。

二战结束至20世纪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接触与融入战略,为制衡中国的崛起,华盛顿一方面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奉行让北京参与全球秩序构建并试图以和平方式征服它的长期政策。

但从2011年开始,美国发现其政策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尽管几十年来取得了部分成功,特别是200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崛起,他的讲话似乎不同于他的前任,表达了对中国的宏伟抱负,因此“重返亚洲”战略旨在深化美国与一些亚洲盟友的关系,以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和崛起。

2017年,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对中国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将中国列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寻求重新安排全球权力结构,这将有朝一日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与美国的对抗。特朗普政府随后发布了一系列战略文件阐述这一对华新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2017年国家安全战略》和《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

虽然拜登政府继承并继续采取这一战略路线,但以经典安全思维为主的拜登政府,与一方面以商业思维为主、另一方面又奉行“美国优先”主义的特朗普政府,有着根本区别。那么,特朗普的第二任期,特别是2025年的第一年,将给中美竞争带来什么变化呢?今年双方冷战的故事又能书写哪些新的篇章?

随着两国竞争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和国际舞台活动的不断增加,两个大国之间的接触线变得更加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依然是:首先是贸易战和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其次是东南亚(美国文献中称之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下面,我们将研究这两个问题的战略地位,同时预测它们在2025年潜在发展最重要的特征。

“关税人”会做什么?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承诺之一,就是将从他就职当天的10%开始,逐步提高所有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最高达60%。

特朗普称自己为“关税人”,认为关税是减少美国贸易逆差、防止美国制造业基础进一步受损的首选工具,同时威胁、讹诈对手,他还总是宣称“贸易战是好事,很容易赢”。

特朗普在上一届任期内实施了一系列关税,2018年对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约13%征收关税。他还实施了二级制裁,最引人注目的是针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并启动了“清洁网络”计划,以从美国和华盛顿外交圈友好国家的基础设施中清除中国硬件和软件。

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右)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半岛电视台)

经过一年半的贸易战,中国于2020年1月与美国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根据该协定,华盛顿取消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近一半关税,作为交换,中国承诺在两年内购买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

特朗普将该协议宣传为他保护美国人利益的最重要成就之一,但数周来不断恶化的新冠疫情影响使得该协议未能取得成果,并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特朗普个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丢掉了选举机会并离开了白宫。

特朗普以对中国国家主席的尖锐批评结束了他的任期,例如,2020年5月,他说:“我不想和他交谈”,并指责中国未能阻止疫情在境外蔓延,并声称美国可能“彻底切断与中国的关系”。

国际危机组织去年10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新一届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采取咄咄逼人的政策,其主要动机就是特朗普希望“让中国为新冠病毒在美国造成的混乱付出代价”。

报告称,特朗普在2020年1月15日宣布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时,对中美经济关系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但到了夏天,这种关系已明显恶化,当时病毒已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报告指出,他当时告诉顾问:“我可以与中国达成100项贸易协议,但它们无法弥补疫情对我们经济造成的损害。”

但特朗普意图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副作用,据《外交政策》杂志分析,特朗普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以及打算对其他国家出口产品征收10%至20%的关税,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因为由于市场突然缺乏许多商品,美国供应线可能无法找到直接的替代品。

因此,Stratfor的年度展望报告预测,美国将以高关税作为威胁,迫使各国做出让步,如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或限制某些商品对美出口,但它很可能不会大规模采用这一措施,而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因为它可能会实际上逐步实施这些承诺的费用。

中美贸易关系紧张加剧

因此,任何重大关税都将引发针对美国出口的报复措施,而共和党控制州的农产品和制成品将首当其冲地受到任何潜在报复的冲击。另一方面,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还可能促使其他一些国家也对部分中国商品征收关税,以保护其市场免受此前销往美国的廉价中国商品的冲击。

但北京这次面对贸易战采取报复行动的信心和胆量可能比2018年和2019年更大,它长期以来一直在为这场预期中的战争做准备,增加在东南亚的投资,寻求实现供应链多元化,并保护其经济免受贸易冲击。

《外交政策》称,为了巩固其地位,北京加强了对美国公司的反制措施,从警告转向具体打击。

例如,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斯凯迪奥(Skydio)公司正面临严重的供应链中断,此前中国对其向台湾地区消防机构的销售实施制裁,迫使该公司限制出口。

随着中国网络安全协会推动对所谓的安全漏洞进行调查,英特尔也受到了严格审查,这威胁到英特尔在占其收入近四分之一的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制裁和调查表明,北京的报复手段将比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强大得多。

另一方面,Stratfor预计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谈判将会开始,但不太可能在2025年取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中国可能会根据美国关税逐步扩大财政刺激措施,发行数万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务,以支持出口商,稳定债务风险,并为投资(如水利基础设施)和消费(例如商品互换计划)提供资金。

印太地区:最危险的地缘政治边界!

近年来,随着中美在印太地区竞争的回响,该地区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急剧上升,即使是面积不超过几公里、人口不超过几十万的小岛国,由于其在部署军队、确保防御和后勤线方面的重要性,也成为两国联盟版图中的主要优先对象。

美国与菲律宾舰艇在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半岛电视台)

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总统发布了《印太地区战略框架》,拜登政府的最新一轮印太地区战略则于2022年2月发布,名为《美国印太地区战略》,此事发生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外长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的第二天,除美国外,该联盟还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四方安全对话的复兴可追溯至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由四国高官组成;拜登时代,其代表人数上升至国家元首级别。

尽管这四方安全对话已成为美国在地区遏制和围剿中国影响力的最重要焦点,但特朗普的商业心态可能促使他以不同的方式评估这些联盟的可行性,因为他总是指出,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在经济上利用了它,或许比它与对手的竞争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大。

据国际危机组织称; 2019年,当被问及美国是否应该退出与日本的长期防御条约时,特朗普回答说,有理由考虑,他还向韩国施压,要求其在2020年将驻韩美军费用提高400%。

他此前曾称北约“过时”,并在去年2月份的一次竞选集会上声称,在他任职期间,他曾对北约某个“大”国领导人表示,如果该国不履行该组织的“账单”,他将要求俄罗斯“为所欲为”,人们普遍认为,特朗普还正在考虑对北约进行分两阶段重组,他将大幅减少与国防和军备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未达到2%的成员国的安全联系。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计划和承诺令中国战略家感到担忧,因为美俄达成谅解的可能性可能会削弱中俄联盟的深化。尽管在乌克兰战争期间北京一直小心翼翼地与莫斯科保持距离,但它也向莫斯科提供了间接的支持。当然,美国和西方国家专注于与俄罗斯的长期战争,这让北京感到一种解脱,因为西方的努力分散了北京的注意力。

台湾症结:还在等什么?

印太地区最热点或许就是台湾,它已成为中美意志冲突最突出的焦点。在竞选期间,特朗普曾多次对美国未来对台湾的支持程度表示怀疑,对与美国有着深厚安全联系的台湾采取了他一贯的重商主义做法。特朗普在7月份接受《彭博商业周刊》采访时表示:“台湾应该支付我们的国防费用。你知道,我们和保险公司没什么不同。台湾什么都没给我们。”

《外交政策》称,此类言论让一些中国问题专家相信,特朗普将寻求与台湾达成协议,以换取更多的美国国防支持。台湾的军费开支约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2.6%,特朗普前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和国防官员埃尔布里奇·科尔比暗示,特朗普可能会要求台湾提高这一数字。

尽管特朗普在向台湾施压时可能会试图达成艰难的协议,但考虑到台湾作为对抗中国前沿防线的地位,他不太可能真正放弃对台湾的支持。无论如何,台湾仍将是两国之间主要的紧张点,也是中国持续军事演习的地区,特别是在台湾现任领导人赖清德的领导下,此人发表了与台湾政客不同寻常的分裂主义言论。

与此同时,两国将继续努力增强对太平洋小岛国的影响力和影响力,随着美国于2023年9月正式承认库克群岛和纽埃为独立主权国家,并在对抗中国影响的背景下与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则于2022年4月与所罗门群岛达成了一项具有广泛条款的安全协议,并于2024年3月与马尔代夫签署了防御协议,并将继续寻求复制这一模式,以突破美国在南海诸岛设立的军事存在所造成的封锁。

预计中国还将在与印度之间中小国家竞争的地缘政治舞台上投入更多精力,尽管北京和新德里去年十月签署了一项协议,结束了两国之间的历史性边界争端,但情况仍然如此。同时近年来,美国似乎开始把印度作为遏制和阻碍中国崛起的工具。

这主要体现在中国进一步支持孟加拉国新政府,新政府指责印度支持被罢免的总理哈西娜·瓦吉德,中国还将继续支持缅甸军政府,并支持这个政治和安全高度敏感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世界权力分配结构的转变多年来一直未形成最终形态,一系列互动和变化仍处于模糊和不确定的状态,并将成为未来几年的主导特征。

来源 :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