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打造西方替代模式的新战役
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50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面前发表讲话称,“西方现代化进程曾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苦难。”与此同时,美国和西方国家越来越担心中国影响力对非洲大陆的“软入侵”——这些国家将非洲大陆视为其影响力的传统据点。
在2024年9月6日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补充称,中非亲近的最突出原因之一是:自20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和非洲国家就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因此,我们应当共同走上现代化和发展的道路。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鲥鱼外交:鲥鱼禁令揭示了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俄罗斯计划将2025年的国防开支提高四分之一
岸田誓言重振日本经济后,留下未竟之事
习主席的讲话有所不同,因为中国经常强调其伙伴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方”,所指的是西方本身——大多数非洲国家的殖民主义或前传统盟友。但是习主席对中国与非洲关系的稳固性表示放心,也对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感到放心,尤其是非洲对西方国家看法的改变,使中方一改惯常的忍耐逻辑并公开了此前未曾明确的这些观点。
中国的壮志与非洲的担忧
直到几年前,根据旧的地缘政治标准和分类,中国与非洲国家以及大多数亚洲国家一起被列入第三世界国家行列,但它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军事领域已经上升到了全球主导地位。从技术上来讲,它几乎是奇迹般的将自己呈现为“非洲面前的可靠替代方案”。
实际上,中国现在可以向非洲提供一切——从儿童玩具到庞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和高科技技术,而这正是让过去垄断这一切的西方国家所担心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非洲也发生了符合中国大国利益的变化,并且这些优势因素还得到了加强。近年来,非洲国家对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由西方主导的非洲现代化进程”的担忧和沮丧有增无减——非洲国家既没有因此实现民主,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西式发展。根据非洲开发银行发布的报告,在2023年,大多数非洲国家仍然陷入贫困、无知、疾病、腐败、军事政变以及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债务之中。
看来,许多非洲国家都已将指针转向中国——在较小程度上俄罗斯和土耳其亦是如此,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说的那样,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它们从几十年来的“西方忽视非洲”中汲取了教训,并因此产生了“发展中国家及其愿景中的挫败感”。
4年前的新冠疫苗危机,非洲因被忽视而成为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就是这个教训的一部分,然后又出现了西方国家将在两年内向乌克兰提供价值约5000亿美元的各种援助的悖论,而这比它们在过去数十年来提供给非洲的援助都要多,其中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向其提供的近500亿美元的贷款与援助。
从总体而言,可以结合非洲的这种挫败感与沮丧感,来理解一些萨赫勒-撒哈拉国家经历政变、结束美国和法国在其国内的影响力并走向中国和俄罗斯的必然性,其中包括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和乍得,此外还有中非国家等等——它们对数十年来与西方的接触成果进行回顾和盘点,而这种消极的结果必然会促使它们与西方脱离接触并寻求其他的选择。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并没有为非洲大陆所有的复杂危机承担后果,但却始终是造成这些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这种转变反映了大多数非洲国家对待自身问题的方式差异,包括在殖民遗产的后果之下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按照西方模式发展数十年而留下的经济和发展失败的后果,此外,尽管其在与西方国家的单方面关系下拥有巨大的财富,但贫困和腐败却一直在这些国家蔓延。
与西方关系密切的加纳总统纳纳·阿库福-阿多在2023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演讲中尖锐批评了这种不平衡且毫无成果的关系,他还表示:“西方的财富大部分建立在奴隶贸易的鲜血、眼泪和恐怖,以及持续几个世纪的殖民主义和剥削之上。”
几内亚(前法国殖民地)军事指挥官马马杜·敦布亚也在同一平台上表示:“是时候停止对我们说教了,停止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我们了”,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委任统治”时代的结束。
在发生这些转变的背景之下,《纽约时报》援引“China Global South Project”网络主编埃里克·奥兰德的话报道称,“中国正试图利用美国和欧洲留下的空白——美欧与非洲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疏远。”这种分离似乎正在迅速发生,以换取非洲与中国关系的扩大。
搭建桥梁并填补空白
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就带有了新的愿景,在近20年后,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者和最大的债权人。这场每三年举办一次的论坛仍然代表着中非关系的基石,并从中产生了近36个执行机构。
该论坛是中方发起的项目、倡议和集会之一,旨在促进与包括非洲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其中包括涵盖52个非洲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以及旨在缩小南北差距的“全球发展倡议”(2021年),还有“全球文明倡议”,还有在“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
在全球转型和地缘战略冲突的背景之下,中国不断将自身宣传为“比西方对非洲更有益”的典范和参考,因为根据习主席的观点,中国与非洲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背景、相似的起点,以及体现在快速转型必要性之上的共同使命”,而中国将是“发展中国家的捍卫者”。
与西方对非洲的“忽视”不同,中国对非洲的政策具有高度组织化的制度性,不仅关注经济,还关注政治、议会、教育、媒体、安全和军事等方面,并且是在其高级官员和领导人的直接监督下进行的。
2008年至2018年,中国高级官员共访问非洲79次;2014年至2020年,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共访问非洲10次,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则共访问非洲48次。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39个非洲国家的59个政治组织存在合作,并与35个非洲国家议会建有关系。
非洲战略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中央直属机关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执行机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管理着中国同51个非洲国家的110个政党之间的关系,此外,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管理在20个非洲国家建立的30余个“阵线协会”。
自2018年以来,中国每年接待来自50个非洲国家的非洲政府官员和军事安全武官,并在持续两周的时间内参加研讨会、参观解放军基地,并接受安全和军事部队培训。美国杂志《外交事务》报道称,中国还培训了数千名非洲学生和专业人员,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工业化国家为非洲提供的培训。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在中国院校注册的非洲学生人数超过8.1万人——而在2003年这项数字还不到2000人,这占在华留学生总数的16.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在非洲学生所获得的奖学金中,16%都是通过中国政府提供的。
中国还计划每年培养500名高素质职业院校校长和教师,以及1万名汉语和职业技能培训技术人员。
根据2019年的最新统计,中国每年向非洲学生提供约5万份大学奖学金,并为非洲的公务员、高级管理人员和有抱负的领导者提供5万个培训机会,为年轻人提供2000次培训课程,其中约10%分配给非洲的安全保障部门。此外,在46个非洲国家内还设有教授汉语的孔子学院。
根据《外交事务》的一篇报告,这些活动“除了是投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之外,还投资于社会和人力资本建设”,代表着中国在整个非洲大陆影响力的大规模扩张,而这也是基于对非洲地缘政治在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性的清晰认知。该报告指出,中方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63%的非洲人“积极”评价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
中国正在国际论坛上、在国际影响力竞争的背景下收获这项战略所带来的政治成果,并吸引更多非洲国家接受其世界观。它成功得到了联合国50个非洲国家在“一个中国”原则上的坚持——只有斯威士兰除外。
习主席的承诺:“小而美”的项目
尽管非洲和中国在各个领域内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中方仍面临着许多的批评,主要是因为一些庞大、昂贵、有时并不完整的基础设施项目让一些非洲国家陷入了债务困境,从而牺牲了当地的就业和生产性项目的创造。此外,它还面临着与非洲国家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倾销商品政策、获取非洲资源以及未能考虑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批评。
但是中国仍然愿意向已经饱受长期融资问题困扰的非洲国家提供大笔贷款,自2000年以来,中国几乎为非洲五分之一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资金,而西方国家及其金融机构往往不会给这些项目提供资金,因为它们无法为其实现商业目标。
根据“非洲报告”网站提供的数据,从总体上来看,非洲国家欠中国的债务达1340亿美元,肯尼亚(目前正在经历民众抗议)对中国的债务约为80亿美元——该国债务总额为820亿美元,而安哥拉的债务跃升至170亿美元——该国债务总额为50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方回应了相关的指责称,“所谓的债务陷阱只是强加给中国和非洲的叙事陷阱”。
在回顾融资、债务和贸易逆差等问题时,中国国家领导人承诺减免非洲国家债务,并宣布为其提供价值51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和投资,其中包括价值110亿美元的“各类援助”。
作为不同发展政策的一部分,习主席承诺未来3年将在非洲大陆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并加强“小而美项目”,其中包括3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1000个小型项目,并将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之上。
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强调,中国将取消33个非洲国家的产品关税,并提供价值1.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培训6000名军事人才和1000名警务执法人员,并将邀请1000名非洲政要来华共商治理之道,而这一切都将在“十大伙伴行动”的框架内进行。
中方试图通过该论坛来消减伴随其非洲存在而来的批评,并让非洲地区的领导人对中国为非洲大陆提供的持续支持感到放心,发展和转让技术并建立双边战略伙伴关系,增强其在非洲的作用,以应对因错误而失去自身在非洲地位的美国的醒悟。
模式输出
所有迹象都表明,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非洲的“中国意识形态”信息正与密集的经济项目一起扩大,而中方也希望在非洲建立一种政治、发展和文化模式,以逐步填补西方国家留下的空白。
习主席领导下的外交政策更注重强调作为西方替代品的中国价值观和治理理念,而不仅仅是增强其军事和经济方面的物质实力。
由于过去几十年来的殖民经历或在文化上对西方的从属性,再加上迄今为止在有效“话语工具”方面的薄弱,中国模式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普及到整个非洲,尽管如此,中国的战略至少仍在非洲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以接受中国的观点、政策、标准与模式,而这将确保它能继续依靠这些国家的支持来实现其全球雄心。
中方认为,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由于其民族和宗教的多样性以及经济问题而承受重压,在原则上,这些国家可能更接近于采用中国的治理模式——该模式以一党专政为基础,并将传统西方自由民主模式中的民主和人权,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安全成就联系起来。
作为其全新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在非洲拥有最强经济影响力的中国,正在利用其所有的工具和能力来赢得它在非洲的竞争,并取代其原有的政治和发展模式,通过专注于开发人力资本和“赢得民心”的、富有吸引力的“软”项目来增强其金融能力,到现在,中国已经在这个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但是在这个财富与动荡状态及慢性脆弱相关的大陆上,它仍将面临许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