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凭借这些发展正准备引领世界
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自1949年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爆发以来的第一个百年。这场革命结束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外国干涉,中国人称之为“百年屈辱”,从1839年的鸦片战争开始,这场战争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失败,让中国遍体鳞伤,陷入了落后和衰落的深渊,此前,中国人将自己视为“世界中心”和科学、文明和艺术诞生的“光芒焦点”。
2049年在中国政治话语和国家战略规划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影响力的主要工具“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完成之年,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认为,2049年将是中国“出发世纪”的结束和“统治世纪”的开始,或者至少中国正在为此规划。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斯莫特里奇将协议最终草案称为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灾难
苏丹军队夺回的瓦德迈达尼市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军队是否已经为202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好准备?
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3月就任国家主席几个月后所宣扬的理念是一致的,当时他宣布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他称之为“中国梦”,并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口号,习近平主席的梦想是一项新的国家战略,该战略将使中国成为一个繁荣和强大的国家,新生的中国梦与古老的“美国梦”相互竞争,他们认为“美国梦”正在随着美国实力的衰落而衰退。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 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正充满信心地朝着实现2049年的愿景迈进,特别是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方面。报告指出,北京日益增长的决心同时表明,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自由国际秩序中扮演支持性的地区角色,而是渴望与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竞争。
但北京的决心不仅限于经济优势,有迹象表明其决心还延伸到了军事方面,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所表明的那样,该报告声称北京试图对中国沿海水道施加影响,这就是报告所描述的地缘政治野心,报告声称北京寻求利用其在地区环境中的优势作为成为全球领先大国的支点。除此之外,报告称中国努力控制高科技产业,并稳步在世界各地建立政治和外交联盟,以与美利坚合众国在其数十年的单边统治中建立的联盟体系进行竞争。
中国的雄心壮志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中国有哪些能力来实现其军事主导、塑造“中国世纪”并与美国霸权竞争的决心?
效仿美国崛起…重复历史循环
美国理论家普遍认为,中国寻求效仿美国崛起的故事。正如十八世纪美国最初在加勒比地区主导其区域环境一样,然后从那里走向全球霸权一样,中国也希望通过主导南海来开始其崛起之路。
这不仅是一次战略模拟,也是一次构建权力词汇的模拟,因为中国试图通过拥有与美国军事力量所有要素相似的对应物——包括战斗机、航空母舰、军用卫星,甚至核武器和网络武器——来实现与美国的力量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发展类似于美国拥有的多维核电系统的“核三位一体”,其特点是能够在陆地、海上和空中发射弹道导弹,有助于在军事冲突中实现有效的核威慑。
一月,美国科学家联合会发表了一份长篇报告,讨论了中国的核扩张,并将其描述为九个核武器国家中最大的现代化运动之一。报告揭示了中国增强核武库的速度之快,超出了美国官员的预期,这预示着核军备新时代的开始,这也是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于2023年10月发布的关于中国军力的年度报告所发出的警告。
最重要的是,根据最新报告,北京不仅限于在“自卫”框架内按照其宣布的战略增强人民解放军的能力,而且远远不止于此,据信,中国专注于分析美国操作系统的弱点,并开发了旨在攻击这些弱点的系统。
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核战争!
核武器威胁是美国在过去的多次冲突中针对中国使用的王牌,其中最著名的是1954年至1955年爆发的台湾危机,结果,中国受到了美国使用核武器的国际压力和威胁。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威胁代表了中国军事战略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因为这让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确信,如果不拥有核武器,中国就无法保护自己并维护国家安全,因此,中国于 1955 年首次宣布了其核决心。
196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第一次核武器爆炸,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成功研制核武器的国家。
时至今日,中国仍在马不停蹄地寻求加强其核武库,2019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美核竞争将升级。报告认为,这一事态发展可能会限制美国在与中国发生全面核战争时减少损害的能力。
目前的估计表明,2014年至2024年间,中国将核弹头的估计数量增加了一倍,从250枚增加到约500枚。根据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增至约700枚核弹头,到2030年将增至1000枚,然后到2035年将超过1500枚。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核威慑努力似乎主要集中在开发陆基弹道导弹系统技术上,由于扩大这个武库需要更多的导弹发射井,2020年至2021年间,中国扩建了350个新的导弹发射井,作为陆基弹道导弹发射设施,取代了过去几十年来长期盛行的道路上的移动卡车。根据美国科学家联合会 2024 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这是通过开源卫星图像观察到的情况。
中国“东风”导弹是美国最担心的事情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开始建设自己的军事力量,其中包括1200多枚可以到达美国在台湾基地的短程和中程弹道导弹。
但台湾问题并不是中国唯一的问题,中国军队认为,美国在日本以东还有第二道防线,那就是关岛,其中包括美军在太平洋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安德森军事基地,而中国军队除了几百枚核弹头外,缺乏跨越1900英里到达关岛的远程导弹。
2015年,中国军队通过披露拥有“东风26”导弹,使力量对比发生了质的转变,这款导弹估计航程为1900至2500海里(3000至4000公里之间),名为“东风”。
2016年,五角大楼发布评估称,北京研制的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将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常规攻击和核攻击,并可以打击西太平洋的陆地或海上目标。
在新美国安全中心 2017 年 7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作者托马斯·舒加特和哈维尔·冈萨雷斯模拟了中国使用这种导弹对美国驻日本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并发现结果将是毁灭性的,“所有固定总部和后勤设施都可能遭到轰炸”,“几乎所有停泊在日本港的美国船只都可能遭到弹道导弹轰炸”。
舒加特和冈萨雷斯的模拟还得出结论,如果受到攻击,大多数军用跑道都会塌陷,这有效地阻碍了美国空军驻日作战。
2020年,东风-41弹道导弹(代号:DF-41)服役对于增强中国核导弹武库发挥了突出作用,它被认为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导弹之一,射程在12000至15000公里之间,一些估计表明DF-41最多可携带10枚弹头,但美国国防部估计它只能携带3枚弹头,因此,DF-41的能力可与美国最著名的洲际导弹“民兵 3”相媲美,这是一款三级固体燃料导弹,射程可达13000公里,最多可携带3枚核弹头。
中国长城……这次在水下!
中国人普遍认为,中国“世纪之辱”的悲剧是由于中国海军力量的薄弱造成的,中国只是受到海上的攻击,也只是被来自海外的力量打败,就像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舰队那样,而在陆地上的对抗中,它却能够给对手造成损失,因此,中国非常重视发展海军武库,特别是在当今主导世界的主要力量主要是海上强国的情况下。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与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美国舰队相抗衡。一开始,与非常安静的美国潜艇相比,吵闹的中国潜艇很容易被追踪,由于美国潜艇很容易发现和跟踪其潜艇,这使北京面临重大困境,然而,美国《华尔街日报》2023年11月发表的最新报告表明,美国对海洋的绝对统治时代似乎正在消失。
报告讨论了北京为缩小中美军队差距所做的努力,包括中国潜艇技术和水下探测能力的重大发展。如果中国和台湾之间爆发冲突,这将对美国的军事计划产生重大影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23年初,卫星图像显示,中国下水了一艘配备喷气推进系统而不是涡扇发动机的核动力攻击潜艇,这是中国首次被观察到使用类似于美国最新潜艇所使用的降噪技术。
报告称,除此之外,西太平洋地区对美国海军潜艇来说变得更加危险,此前,北京在南海和中国沿海其他地区建立了多个水下传感器网络,他们称之为“中国的水下长城”。
总体而言,北京已经能够加强“核三位一体”的海军组成部分,以至于今天中国舰队的舰艇数量超过了美国舰队,2014年至2018年间,中国海军舰艇数量增加了一倍,超过了德国、印度、英国和西班牙海军舰艇总数的总和。
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预计将推出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096型隐形核潜艇,这是一项新成就,现代潜艇比以前的094型潜艇具有更高的隐身能力,并且比目前的中国潜艇具有更高的安静水平,据估计,这种新成就可能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足以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周边海域的游戏规则。
20世纪70年代以来,空中力量在中国战略核力量中明显被忽视,处于次要地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美国国防部报告称,解放军空军已被重新分配核任务,专门专注于战略核轰炸机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大量生产了轰-6K战略轰炸机,这是H-6核轰炸机的改进型,其设计类似于俄罗斯图-16轰炸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服役。
新一代轰6系列为将中国推向亚洲地缘政治舞台的前沿做出了贡献,其中包括H-6K版本,与之前类别的区别在于更高效的发动机以及高达3000公里的更高航程的能力,此外,这些轰炸机可以在飞行时进行空中加油。
H-6K 主要被设计为猎船机,这是因为它能够向驱逐舰和航空母舰等大型目标发射弹道导弹。除此之外,它还能够与地面目标交战并携带多达4枚弹道导弹,这使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从远距离精确打击目标。
中国于2019年公开展示了另一架H-6N战略轰炸机,这是中国核防御和威慑战略的一部分。该轰炸机的航程更远,可达4000公里,此外还能够携带具有核弹头和高超音速能力的弹头。
2016年,中国宣布正在研制一款能够与美国B-21隐形轰炸机竞争的隐形核轰炸机,有关现代中国轰炸机的信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直到 2020 年中国电视首次播出轰-20战略轰炸机的图片。
根据现有信息,其射程达到8500公里。法国杂志《观点》称,除了核能力和常规能力外,它还拥有洲际能力,这对于几十年来作战范围仅限于周边地区的中国空军来说是一次重大飞跃。
中国轰-20洲际隐形轰炸机的设计,除了不断增加的核潜艇和导弹之外,预计将补充中国“核三位一体”的能力,这使得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达到了与美国和俄罗斯类似的水平。
有意的暧昧和悄然的进展
2006年,中国宣布了核战略,规定了具有双重目标的自卫政策,一方面,这取决于阻止针对它的核攻击,另一方面,这取决于防止其他国家能够通过直接核威胁在政治上征服北京。
因此,可以说,它采取了“积极防御”的原则,中国承诺奉行纯粹防御性政策,即除遭到反击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核武器。
尽管中国2015年的军事战略表明,需要为台湾、南海和东海等周边边境地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这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重组进程的框架内进行的,以适应防御和进攻行动。
这些战略变化引起了美国官员和专家的担忧,因为它们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放弃其防御学说,这很可能会扩展到建立庞大的核武库,以及习近平主席强调“坚定维护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的讲话。
尽管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证实,中国已经在寻求与美国和俄罗斯实现核对等,以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超级大国地位,但中国在其官方讲话中坚称,中国核武库现代化的努力概括为北京对主要国家的核能力和导弹能力的增长感到担忧,以至于它们在受到先发制人打击时无法进行核威慑。
无论如何,美国担心中国的这些努力将削弱美国核武器施加主权和主导地位的能力,因为美国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而中国拒绝这种核学说,并仍处于防御性战略逻辑的框架内。
美国通过道德化自己的政治目标来证明这些看似双重标准的合理性,因为美国宣扬其在中国地区环境中的目标是传播民主和集体安全,并保护这些小国免受专制的中国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中国人则认为这只不过是美国的傲慢,是对政治成熟概念的垄断,是企图将其政治和价值模式强加于世界。
北京的战略看似模糊和混乱,但实际上是精心策划和组织的行为,这是由于中国正在默默崛起,以填补美国可能撤退所留下的所有空白,并为国际体系结构内权力结构的预期过渡状态做好准备,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中心”和文明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