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寻求进入武器制造和出口市场?

早上,位于印度首都德里以南的班加罗尔的印度斯坦飞机制造厂上空出现了微弱的信号。 1959年2月6日,太阳还处于地平线以下,但整个工厂却掀起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运动,为时任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来访做准备,抵达后,他走向飞机装配机库,然后要求参观“新机器”。
尼赫鲁说道:“虽然我的时间很紧,但我还是借此机会看了你们的作品。” 尼赫鲁正在向站在最前线的库尔特·谭克讲话,他回答说:“非常高兴。”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超过五十万美国人在以色列做什么?
美军晚间空袭萨那、焦夫和萨达
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今日发展:以色列轰炸加沙民宅和帐篷营地造成至少 70 人死亡
所讨论的“机器”是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HF-24“风神”喷气式战斗机,至于谭克,他是一位德国航空工程师,因技术精湛而被称为“教授”,他曾领导德国福克-沃尔夫公司的设计部门,该公司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负责德国空军许多杰出飞机的设计。
战争结束后,谭克并不在被强行疏散到苏联或美国的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之列,他首先前往阿根廷,从那里被尼赫鲁带入,并任命他为“风神”飞机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引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再次爆发战争的预期,当时的印度空军渴望拥有一架高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这与印度想要在航空领域摆脱第一世界国家的独立的愿望不谋而合。
谭克团队成功提交了“风神”的设计,但印度距离开发适合战斗机的发动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讨论了替代方案,直到最终决定使用英国制造的奥菲斯喷气发动机,但该飞机的性能依然不佳,经常无法突破音障,无法与当时巴基斯坦军队所依赖的俄罗斯米格或美国星式战斗机相媲美,这导致许多人认为“风神”项目是“长期失败”。
1974年,印度政府在博克兰市进行了首次核试验,“风神”的职业生涯受到了最后的打击,国际压力使其无法为飞机进口更好的发动机,也无法为奥菲斯发动机提供备件,这也是停产的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批评针对的是印度政府,最明显的是指出其雄心、基础设施能力和科学基础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对外国技术和进口零部件的严重依赖,而缺乏政治掩护以及军队和政界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了零部件供应禁令和该计划的失败。
战后中国:不惜一切代价收买盟友
在此之前,印度在1962年与中国的边境战争中惨败。根据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文件,尼赫鲁在1962年10月后请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这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短期情报合作,并以1964年尼赫鲁去世而告终。
该文件指出,印度同意向其领空内的美国U-2侦察机供应燃料,以换取印度向印度提供有关中国军队状况及其入侵边境的信息,这违反了印度独立以来所奉行的“不结盟政策”,通过这一步骤,美国希望在印度获得一个空军基地,使其侦察机能够飞越苏联弹道导弹试验场,这些试验场当时正在哈萨克斯坦萨雷·沙甘市进行。
20世纪60年代,印度还寻求与俄罗斯最新型米格战斗机的两个“米格-32”飞机中队签订合同,这导致它受到西方压力,特别是来自英国的压力,当时英国的产品构成了印度空军武库的大部分。尼赫鲁承认,“该协议的意识形态影响可能会对西方的援助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些人则认为,不结盟使得印度必须向苏联集团寻求军事援助,就像西方在中国袭击后不久就开始流向印度的军事援助一样。
对此,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苏米特·甘古利指出,印度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转变:第一个时期是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指导下的最理想阶段,这个阶段从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到1962年战败,第二个时期开始了,印度外交政策逐渐摆脱了早期的理想主义,在外交政策上采取了越来越“自助”的态度,同时保留了口若悬河的元素,第三阶段是冷战结束,印度采取了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奉行现实主义原则。
同样的含义是印度政府前外交部长亚什万特·辛哈2002年在新德里国防学院演讲时创造的。他认为,印度独立后的外交政策与自由斗争一样理想化,但随后的情况显然表明印度采取了更为现实的外交政策。
这种务实或“现实”的政策源于印度试图利用任何手段击退“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威胁,除了利用这些交易作为结成联盟的工具之外,还包括增加军费开支和沉迷于进口军事装备。印度从中国战争、“风神”失败等经验中认识到政治掩护、军事能力建设和结成联盟之间的联系。
从1962年开始,印度的军购量逐年增加,特别是来自莫斯科的军购量,由于20世纪60年代中苏争端日益加剧,印度将莫斯科视为战略盟友,随后,莫斯科为了印度的利益,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使用了安理会的否决权,以换取巴基斯坦当时与美国建立伙伴关系。
自2010年以来,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报告显示,印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2019-2023年其军事装备进口额占全球进口总额的9.8%。美国国会研究中心还预测,未来十年印度国防采购支出将达到2200亿美元。
军火市场:玩政治的绳索
斯德哥尔摩研究所的报告表明,俄罗斯仍然是印度主要的武器供应国,其出口占印度国防采购总额的36%,法国排名第二,占33%,其次是美国,占总采购额的13%。
与此同时,印度排名第一,是三个国家的最大武器进口国,这三个国家依次是:俄罗斯、法国和以色列占领国,印度购买了以色列军品出口总额的37%,其交易对象还包括:波兰、韩国和南非。
不过,报告指出,由于乌克兰战争的影响,近年来印度在俄罗斯武器中的份额有所下降,导致莫斯科军品出口总体下降,其武器出口下降了53%,占全球武器出口总额的11%,“与法国持平”。据估计,印度在1960年至1990年间购买了价值350亿美元的各种俄罗斯国防装备,其中大部分仍处于活跃状态,预计在未来二十年仍将保持活跃状态。
前苏联解体后,德里和莫斯科之间的军事合作仍在继续,两国于1993年签署了新的友好合作条约,但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和解引起了印度的担忧。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一直领导印度走向独立的社会主义倾向的国大党的作用也有所下降,这导致印度对西方国家开放并加强贸易交流和安全问题合作,同时印度外交政策也寻求适应单极世界,然后利用美国对北京的增长和野心的恐惧与美国和解。
印度再次受益于中国这张牌,但这一次却扬帆向西方。就华盛顿而言,它很快就拥抱了印度,美国空军部所属《印太事务杂志》指出,21世纪印美伙伴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从2005年开始为帮助印度成为全球主要大国做出了巨大努力,华盛顿寻求加强德里在全球体系和国际机构中的地位,增强印度的武器能力和技术基础,并实现军事行动的互操作性。2016年,印度还被指定为与北约盟国同等的“主要防务伙伴”。
自2008年以来,国防贸易已成为华盛顿和德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15年里,印度与美国签订了价值200亿美元的各种国防采购合同,与此同时,两国联合军事演习的速度、复杂性和范围都在增加,重点是海上安全。
印度目前与美国进行的培训和人员交流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自2010年以来,两国已举行14次联合演习,数百名美国特种部队士兵也在印度境内参加了丛林战训练。
另一方面,印度从法国的国防采购正在增加,凸显了德里希望实现武器来源多元化并扩大其联盟基础的愿望,这可以通过国际风险分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萨米尔·塔塔的参考来解释:正如他所见,在可预见的未来,力量平衡仍将保持对中国有利的不对称状态,随着莫斯科的经济安全越来越依赖北京,一旦与中国再次发生战争,印度将无法依赖俄罗斯军事装备的生命线。至于华盛顿方面,其承诺为乌克兰对俄战争提供支持和补给,以及支持以色列占领军对被围困的加沙地带的歼灭战,也无法满足印度在战争爆发时的紧急军事需求。
军事工业化热潮
一个可信的超级大国必须拥有坚实的国防工业基础,印度也不例外,如果它想真正立志成为一个强国,就需要建造自己的武器、坦克和炸弹。”
保罗·肯尼迪——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历史学家。
这促使印度在2014年推出“印度制造”倡议。该倡议包括国防工业,目的是在当地使用它们以节省军费开支,此外印度还希望进入出口市场,因此印度正在努力普及技术教育,加强技术创新,并与采购决策挂钩,加快国产化步伐。
美国认识到,印度在这方面的雄心植根于“风神”的经验,并且印度继续与俄罗斯设备接触与交易中固有的激励措施有关,包括允许在印度许可生产战斗机零部件的技术转让,这促使华盛顿萌生了这一野心,于2023年6月与印度启动双边“印美国防加速生态系统”(INDUS-X),旨在扩大国防技术和工业合作范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报价,其中包括与国有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联合生产其先进的F-414喷气发动机,用于印度制造的光辉战斗机的升级版,这使得印度成为除美国之外唯一实现该发动机本地化制造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又经历了一次与“风神”经历类似的失败,国产卡维里发动机经过长期的开发努力,未能与“光辉”战斗机兼容,因为所需的推重比低于要求,这意味着喷气发动机技术仍然是印度工业能力的主要差距之一,鉴于此,技术转让和F-414发动机本地制造对印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F-414发动机在美国海军飞机上的使用已超过30年,证明了其成功,它为各种类型的战斗机提供动力,包括美国的F-16和韩国的第五代战斗机,以及瑞典的萨博JAS战斗机,通用电气公司已向这些国家交付了近1600台发动机,这些发动机的飞行时间已达到500万小时。
在扮演消费者角色数十年之后,印度希望通过军事工业本地化举措成为武器出口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参与者。报告显示,2023年,印度国防出口额达到19.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2016-2017财年印度国防出口额增长了近十倍,期间印度国防出口额达到1.84亿美元。
目前,印度有100家军工公司向85个国家出口产品,其中大部分位于非洲、南亚和西亚,印度计划到2025年出口价值50亿美元的国防装备。
印度国防部的数据显示,德里向34个国家出口了防弹背心,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巴西等10个国家还从印度购买了弹药,口径从5.56毫米到155毫米不等,美国、英国和法国已经购买了印度的国防电子系统,德里还向毛里求斯、塞舌尔和马尔代夫出口快速拦截艇,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表示,它正在与至少三个国家就出售其“光辉”多用途战斗机进行谈判。
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战斗机重量:7850公斤;武器载荷:6.5吨;载油量:3.4吨;长:14.6米;宽:8.5米;高:4.8米;发动机:当前版本的F-404,未来更新包括改进版的F-414发动机;改进版;改进版推出日期:2026年;最大飞行速度:2385公里每小时(2马赫);战斗机航程:2500公里,配备附加油箱时可达3500公里;武器装备:用于近战的30毫米机枪,带有13个外部武器点,可在飞行中加油。
与核计划和战斗机并行的是,导弹库也成为印度国防工业的前沿。德里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直在发展中程和远程导弹系统,拥有大约13种弹道导弹和翼导弹,其中最突出的是“烈火”系列弹道导弹的各个类别(6类),印度研究与发展组织正在监督其开发。
印度于2021年成功测试了“烈火-5”,这是一种能够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据信能够瞄准巴基斯坦和中国的任何地方,这种导弹的特点是可以从道路上的移动平台发射,从而减少了准备时间。报道称,“烈火-6”是该系列最新的导弹,仍在开发中,射程可达12000公里,核有效载荷为3吨。
印度的导弹能力延伸至反卫星武器(ASAT),2019年3月,它能够用反卫星导弹摧毁低空“微卫星”,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中国之后第四个拥有此类武器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武器旨在禁用或摧毁用于战略军事目的的卫星。尽管这些武器尚未用于战争,但拥有此类武器的国家在其卫星上进行了测试,目的是展示其军事能力,但除了可能损坏轨道上的其他空间设备外,人们还担心这些实验产生的碎片的影响及其对环境的破坏。
印度的弱点
亚美尼亚是目前印度武器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德里自2022年起开始向这个亚洲国家供应国防装备,恰逢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持续发生冲突。亚美尼亚从印度接收阿卡什地对空导弹系统,这是巴拉特重型电力有限公司制造的移动中程导弹系统,亚美尼亚还进口印度“皮纳卡”多管火箭发射器和“Prospina”反坦克导弹系统,以及地面部队用于探测和指挥敌方反弹药炮火的“Swathi”电子制导雷达。

军火贸易界的很多讨论都在问印度如何才能超越与亚美尼亚军方关系密切的公司,例如俄罗斯的Almaz-Antey和波兰的Pit-Radwar,亚美尼亚于2013年与波兰签署了联合国防生产项目,并自20世纪90年代起与俄罗斯正式结盟。
印度似乎在多个层面上成功赢得了亚美尼亚的支持,两国在2010年签署了多项关于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合作的协议,此外,阿塞拜疆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这使得它与亚美尼亚之间的冲突成为印巴冲突的缩影,印巴冲突此前曾得到全球两大极的支持,作为直接对抗的替代舞台,这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非常普遍的事情,印度目前正在尝试通过这种模式超越寻求保护者的立场,采取赞助者的立场。
然而,研究表明,最近印度国防销售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其中大部分是弹药和轻型设备。新德里技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萨罗吉·比绍伊(Saroj Bishoy)证实,印度希望大幅增加国防出口,因此有必要寻找大型国防平台的主要可持续进口商,比如先进的轻型直升机、“阿琼”坦克、“光辉”战机等,这些装备在国外市场上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但在签约和实际运营步骤上还没有超出这个范围。
另一方面,莫斯科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认为,印度先进国防工业本土化的能力仍然有限,其中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试图转移制造技术俄罗斯苏霍伊战斗机,由于当地工业生产困难、技术工人短缺、技术要求不达标,进展并未按计划迅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