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十幅地图了解巴以冲突简史
以色列对加沙的致命轰炸在50多天内造成近15000人死亡,其中包括10000名妇女和儿童,从而使其成为迄今为止这块被围困的巴勒斯坦飞地上最为致命的战争。
为期4天的人道主义休战将于11月28日结束,而以色列却拒绝了关于停火的呼吁。目前尚不清楚这场休战是否会被延长。
加沙遭到的破坏和不断上升的死亡人数引发了世界各地的抗议,从而使这个持续数十年的问题变成了全球政治的中心舞台。
贝尔福宣言
巴勒斯坦-以色列问题可以追溯至近一个世纪之前,当时,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承诺根据《贝尔福宣言》而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在1917年10月底,英国军队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控制了该地区。
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此后,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大规模移民,而逃离欧洲纳粹主义的犹太人则加速了这一进程。在1918年至1947年期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占比从6%上升至33%。
巴勒斯坦人对这种人口变化感到震惊,从而导致紧张局势加剧,并引发了1936年至1939年期间的巴勒斯坦起义。
与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继续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其民族家园而开展行动。犹太复国主义武装民兵开始攻击巴勒斯坦人,并迫使他们逃离家园。作为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犹太复国主义积极呼吁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
联合国分治计划
由于巴勒斯坦境内暴力肆虐,这一问题提交给了新成立的联合国。在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第181号决议,要求将巴勒斯坦领土划分为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并将近55%的土地交给了犹太人。而阿拉伯人只有45%的土地,与此同时,耶路撒冷则被宣布为独立的国际化领土。
该城市目前被分为以犹太人为主的西耶路撒冷和以巴勒斯坦人为主的东耶路撒冷。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东耶路撒冷以及约旦河西岸——但是这项举措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老城对于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来说都具有宗教意义。这里是阿克萨清真寺的所在地,被穆斯林称为“尊贵禁地”,而犹太人则称之为“圣殿山”。
1981年,联合国将其认定为世界遗产。
“大灾难”
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前,有超过75万巴勒斯坦人遭到了犹太复国主义民兵的种族清洗并被迫逃离家园。这种大规模的逃亡后来被称为“大灾难”(Nakba)。
1967年的“六日战争”又导致3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
以色列于1980年宣布吞并东耶路撒冷,但是国际社会仍视其是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希望东耶路撒冷能够成为他们在未来建立的国家的首都。
《奥斯陆协议》
1993年,当时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签署了《奥斯陆协议》,旨在使双方在5年内实现和平。这也是双方第一次互相承认。
在1995年签署的第二份协议则将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划分为三个部分——A区、B区和C区。在《奥斯陆协议》签署后成立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仅对其中18%的土地进行有限的统治,而以色列实际上 继续控制着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定居点与检查站
然而,随着以色列定居点、犹太社区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领土上的迅速建立与扩张,《奥斯陆协议》逐渐走向破裂。
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犹太定居人口从1993年的近25万增加至今年9月的70万。另一方面,近300万巴勒斯坦人生活在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与东耶路撒冷地区。
以色列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的定居点以及隔离墙,使巴勒斯坦社区支离破碎,并限制了巴勒斯坦人的流动。约旦河西岸遍布着近700个综合路障,其中包括140座检查站。近70000名持有以色列工作许可证的巴勒斯坦人需要在日常通勤中穿越这些检查站。
根据国际法,定居点被视为非法存在。联合国谴责定居点,并称其在实现“两国方案”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巴勒斯坦国的进程中的一大障碍。
封锁加沙
在2007年哈马斯上台之后,以色列对加沙实施了封锁。而这场围困持续至今。以色列还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一直希望这些领土能够成为其在未来建立的国家的一部分。
在哈马斯对以色列境内发动突然袭击后,以色列自10月9日起对加沙地带实施了全面封锁,并切断了当地的电力、食品、水和燃料的供应。哈马斯的袭击至少造成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
现在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这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现在的样子。
如今,大约有500万巴勒斯坦人生活在加沙、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其中160万巴勒斯坦人也是以色列公民。这约占巴勒斯坦总人口数量的一半。另一半人则生活在其他国家内,其中包括许多的阿拉伯国家。如今,在世界各地约有1470万犹太人,其中84%居住在以色列和美国。其余的犹太人则居住在包括法国、加拿大、阿根廷和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
以下是在2008年至2023年期间,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暴力事件中丧生的人员统计情况。
以上数据由莎拉·沙米姆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