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姿态:普京自乌克兰战争以来首次会见中方领导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合影留念 (美联社)

近来,很少有会晤能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会晤那样备受期待。

中俄两国领导人于15日会晤,背景包括普京与西方之间的关系继续因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而处于破裂状态,而中国与美国和欧洲之间也因西方此前窜访台湾的行动以及随后大陆军方在台海地区举行的一系列军演而暗藏冲突。制裁可能会成为第一个影响点。

中俄两国领导人上一次会面是在今年2月,双方在此期间承诺中俄关系的发展将会“不设限制”。

中国领导人在15日的会晤中称普京为“老朋友”,两位重量级领导人物在讲话中相互支持。

两位领导人坐在两张长圆桌的对面,身旁还坐着彼此的代表团。

2022年9月15日,中俄两国领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会晤 (路透社)

俄罗斯领导人首先抨击了那些企图“创造单极世界”的人,并对“中国朋友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平衡立场”表示赞赏。

普京不作解释地补充称,“我们理解你们对此的疑问和担忧”,然后便对西方国家在台海地区实施的“挑衅”发出谴责。

而中国领导人的回应则集中在如何为一个混乱的世界带来稳定性和积极性。

中国领导人表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努力,体现大国担当,发挥引领作用,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此次会面似乎突显了分析人士所说的两位领导人之间日益不平等的关系。

普京的困境——深陷乌克兰的军事泥潭、俄罗斯经济受到的制裁浪潮以及在国际社会上的日益孤立,这些都意味着,他在当前这场会晤中不得不保持“卑微”的姿态。

分析人士称,尽管普京强调了用亚洲替代“由西方主导的病态政治和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个由亚洲主导的未来中,这位俄罗斯领导人的地位与其说是一位富有远见的领导人,还不如说是一个附庸。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在美国杂志《外交事务》上写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入侵乌克兰的决定,迫使俄罗斯卑微地转向其同为欧亚巨人的伙伴。”

自从乌克兰战争导致俄罗斯经济受到制裁以来,中国已经为俄罗斯提供了经济生命线。而这也有利于中国,因为中国将自身定位为俄罗斯商品的替代市场,并成为了廉价俄罗斯燃料的主要客户。

加布耶夫表示,“中国和俄罗斯经常成对出现,这是两个试图修改国际秩序的大国。但是二者的关系不是平等的”,并解释称,中国在中俄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将随着乌克兰战争的持续而提高。

两国领导人都存在一种“怀旧的渴望”,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恢复旧日辉煌,并指责西方扼杀本国的崛起。但是中方也清楚,过多地支持俄罗斯可能会使自身面临制裁。

加布耶夫指出,然而,给普京提供的支持过少,也可能会危及中国与这个与之共有超过4000公里边界的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而且二者的经济和贸易需求是兼容的——以廉价的俄罗斯燃料和原材料换取中国的流动性。

面对这些选择,中方在增加对莫斯科的支持方面坚定地保持观望态度,而俄罗斯则已在经济生存上越来越依赖中方。

“还能转向哪里?”

新南威尔士大学堪培拉分校名誉教授卡莱尔·塞耶表示,除了亚洲之外,普京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可以转向,他还认为,普京所谓的“转向亚洲”更多是出于必要性,而非基于道德。

塞耶问道:“俄罗斯还能转向哪里?”

在中俄领导人于撒马尔罕会晤之前,塞耶预测两位领导人将会专注于西方的军事扩张主义,并将表现出团结一致以及对西方的批评。

塞耶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这将会是胜利者。”

然而,塞耶表示,“现实”则是普京在中俄关系中的“卑微”,而他必须在与中方立场保持一致时表现出“勇气”。

塞耶预计,撒马尔罕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将金主义”。

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席瓦·古尼茨基表示,中国对与西方贸易的高度依赖,意味着中方不会在新冠疫情之后做任何危及其经济重建的事情。

他认为,中国将继续在“口头上”支持这位俄罗斯领导人,但仍将“对冲”与莫斯科的进一步合作。

古尼茨基告诉半岛电视台记者,“现在不是冒任何风险来援助俄罗斯的好时机,尤其是当俄罗斯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之际。”

古尼茨基补充称,“中方与冲突的结果息息相关。如果普京被视为软弱,那么中方也会感到尴尬。”

他还认为,既然普京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如此糟糕,那么中方便不会与俄罗斯“同入火坑”。

在中俄领导人会晤之前,两国军队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据悉,这场代号为“东方-2022”的军事演习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海水域举行。

在军事演习结束之后,普京随后参加了在俄罗斯太平洋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并称赞亚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俄罗斯总统在这场论坛上强调,“无论有人多么想孤立俄罗斯,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他还表示,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伙伴关系为“我们的人民提供了巨大的新机遇”,而针对俄罗斯经济的经济制裁则对西方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他还表示,“为了抵制历史的进程,西方国家正在破坏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柱,而这些支柱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但是,亚洲正在崛起。

普京指出,“国际关系中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甚至是结构性的变化。世界上充满活力、有前途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其作用也显着得到了增强。”

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国际关系的一个显着结构性变化,在于俄罗斯从其新的亚洲客户那里获得燃料出口价格。

中国本周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正在购买更多较便宜的俄罗斯能源供应。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俄罗斯在今年5月至7月期间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占到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

在液化天然气方面,在今年前7个月内,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煤炭总量也在今年7月份跃升至至少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路透社估算称,“中国在今年4月至7月期间,通过购买俄罗斯石油而较其他进口产品节省了近30亿美元”,并指出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的价格约为708美元/吨,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价值约为816美元/吨。

分析人士称,中国的经济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但俄罗斯仍然比中国更依赖这项贸易。

多希咨询公司(Doshi Consulting)总经理提拉克·多希告诉路透社记者,“显然,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不能再依赖其在欧洲的主要能源出口市场,而其能源和大宗商品出口转向东方的步伐将会加快。”

据路透社报道,印度也正在从廉价的俄罗斯能源中获益。

印度过去很少购买俄罗斯石油,而现在,它已经成为俄罗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石油客户——印度各大炼油厂抢购了西方国家回避购买的俄罗斯廉价石油。

暴露局限性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研究所的非常驻研究员波波·洛认为,乌克兰战争暴露了中俄关系的局限性,而不是为两国关系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虽然有些人可能认为中俄关系正在发展一条反西方轴线,但是波波·洛认为,中方在处理与俄罗斯及其“无界限的友谊”方面正在采取一种“平衡行动”。

“他们支持彼此,当双方利益一致时,他们会为合作伙伴提供道义和政治支持。但是中俄两国都是战略自主的行为体,它们对彼此行为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充其量也只是间接影响。”

他还表示,中俄关系的长期前景并不乐观,更不会被推进到新的合作轨道。

中俄之间的关系并非要在亚太地区创建一条反西方轴线,而是主要基于两个“战略自主大国”的自身利益,其根本区别在于中国是在“投资全球秩序”。

中国希望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但却不希望“破坏”这种秩序。而普京则专注于“破坏性力量”和“彻底推翻”当前的国际秩序。

他还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普京会如此轻易地诉诸武力——在格鲁吉亚、叙利亚、乌克兰,以及更为隐蔽的伊拉克、利比亚、马里和中非共和国。”

俄罗斯——而不是中国,已经投资于发动战争的价值。

波波·洛指出,“他(普京)和他周围的人认为,俄罗斯发动战争的能力和意愿是一种很少有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除美国之外。”

然而,普京的想法却未能按计划进行,乌克兰战争让西方重新焕发了活力,现在,西方比过去几十年来更加团结和统一。

波波·洛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同样还影响了中国的台海局势,并让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在这个问题一致采取了强硬立场。

正如波波·洛所说的那样,如果美国愿意为保卫乌克兰做这么多的事情,它肯定也会在台海局势中发挥作用。

波波·洛表示,中国可以看到普京在乌克兰犯下的许多错误,这些行为表明俄罗斯总统“非常容易犯错”。

波波·洛还认为,普京通过失败的军事行动而暴露出俄罗斯对外关系的局限性,而这也会让中方感到不适。

他补充称,普京树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榜样。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已经成为国家应如何追求自身利益的相反模式。”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