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铀矿成为中俄与法国角力焦点

(尼日尔抗议者呼吁驱逐法国并与俄罗斯合作 美联社)

随着非洲萨赫勒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第四大铀生产国尼日尔已成为法国与俄中之间激烈国际博弈的中心舞台。

这一竞争在2023年7月军事政变后显著升级,法国《世界报》最新报道指出,莫斯科和北京正通过提出比法国更具吸引力的条件,试图控制该国铀矿资源。

法国殖民遗产

尼日尔长期是法国在萨赫勒地区传统影响力的支柱。继承阿海珐集团的欧安诺公司(Orano)至今仍运营该国北部的索迈尔矿,并在预估储量超20万吨铀的伊穆拉伦项目中持有大量权益——该项目因技术政治双重挑战尚未开发。

但随着巴黎与尼亚美新军政府关系急剧恶化,法国驻军最终撤离,为其他势力重塑该国影响力版图提供了空间。

(中国公司中材国际(Sinoma)在阿泽里克铀矿的开采作业 半岛电视台)

俄中竞标方案

据《世界报》披露,俄中两国向尼日尔提出的合作条件远超法国,包括加倍投资、提供矿产开发的”双赢”伙伴关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军事安全合作的承诺。

报道称,尼亚美军方官员已与俄中代表接触,研究替代欧安诺公司的合作方案,这反映出新政权在战略取向上的明显转变。

巴黎对此深感忧虑,担心其在传统势力范围的支配地位被削弱。

欧安诺的防御姿态

为挽救局面,欧安诺强调其与尼日尔的长期伙伴关系,突出对当地发展和就业的贡献。

但当前政经环境已今非昔比,伊穆拉伦项目的失败可能成为法国核战略的重大弱点——该战略明显依赖海外铀进口。

(2023年政变后尼日尔民众挥舞俄罗斯国旗 欧洲新闻图片社)

能源主权博弈

尼日尔作为全球关键铀资源国,其战略储备对满足日益增长的核能需求(特别是全球碳中和趋势下)具有核心作用。

对法国而言,若尼日尔铀份额被中俄夺取,将加深其对成本更高或政治波动性更强的新供应源的依赖。

而对尼日尔来说,重新谈判矿产开发条款虽是增强国家主权和经济平衡的机遇,但地缘政治代价同样不容忽视。

如今,尼日尔正站在历史十字路口:既要把握大国资源竞争的机遇,又需警惕陷入新形态的依附关系——尽管这次可能挂着不同的旗帜。

来源 : 法国《世界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