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沉迷于使用武力的根源为何?中国能否遏制这种趋势?

《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批评美国动用武力干涉外国冲突,称其沉迷于此是一种不幸的趋势,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可能会遏制这种趋势。
文章中指出,美国似乎乐于在国外动用更多力量,尽管在建国初期并非如此,当时,美国并未大量卷入对外冲突,它参与的许多冲突仅限于保卫边界和向西扩张。
根据根据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兼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莫妮卡·达菲·托夫特 (Monica Duffy Toft)与布里奇沃特州立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西迪塔·科希共同撰写的文章,美国加入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着它通过担任世界领导角色,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在 2001 年 9 月 11 日袭击之后——美国卷入并由其敌人挑起的武装冲突的比例急剧下降。
而美国现在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对手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对它进行军事挑衅的时代,但它却进行了干预,动用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军事力量。
文章作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幸”的趋势,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灾难性”军事干预就是证据,频繁和过度使用武力也削弱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合法性。
随着其外交使团的作用和海外影响力的减弱,仅美国的军事存在就在增加,全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现在将美国视为对他们的“威胁”。
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发生变化,随着中国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和更有效的大国,美国很可能会避免卷入外国干预,因为它可能会以与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对抗而告终,最终,这可能会促使美国决策者采取外交和经济举措,以增强华盛顿的软实力和全球信誉。
作者表示,结合美国武力的使用情况,考虑赋予其合法性的情况是有用之举。
在当代国际法中,“合法”诉诸武力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武力只能用于自卫或保卫“无辜”一方,第二,尽可能不要做出同样回复,第三个条件是暴力与暴力的发起或实施相称。
美国的衰落
文章指出,皮尤研究中心在 2013 年至 2018 年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的声望急剧下降:2013 年,25% 的非美国人将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视为主要威胁,5 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 45%。
这两位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将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唐纳德·特朗普在 2016 年接替巴拉克·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 当然,特朗普无视国际规范和对美国盟友的承诺、废除伊朗核协议、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以及他在社交媒体上对其他国家的敌对情绪,都助长了人们对美国的负面看法。
但这还不是全部,有多个因素有助于解释使美国更倾向于军事干预的原因,以及全球对美国实力看法因此发生变化的原因。
根据这篇文章,造成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原因,可以称为“9·11 效应”,是使对手非人化的趋势,圣战分子对平民采取“自杀式”袭击使许多美国人——包括许多决策者——相信,美国面临着一个“野蛮、不人道”的敌人。
文章中谈及,也许这种将对手视为与其他人根本不同或非理性的习惯,有助于解释华盛顿为何选择拒绝使用其外交和经济手段而支持首先依赖武力的外交政策。
正如文章所描述的那样,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单极世界的惯性”, 1991 年苏联解体和《华沙条约》失败后,评论员和分析家为美国无与伦比霸权的到来欢呼雀跃。
在这两位美国学者看来,这种定性是有缺陷的,“因为真正的单极涉及一个国家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击败体系中的一组其他国家的能力,而美国没有这种力量,因此,冷战后的权力直接分配更准确地描述为多极化。
这两位作者认为,美国应该警惕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及其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的增加,他们指出,这可能预示着华盛顿将重新采用美国的外交和经济治理传统,这是最后的两种手段,并将武装力量作为最后的选择。
美国应对日渐强大中国的最佳方式是在该地区建立强大的联盟,此外,强大中国的存在将限制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可能面临的风险,避免自我毁灭。
最后,两位作者建议华盛顿重新考虑在国外使用武力政策,并在未来几年重新关注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