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采取战略眼光看待伊拉克

2016年4月,拜登与伊拉克前总理阿巴迪在巴格达举行会晤 (欧洲通讯社)

中东政治事务研究员安娜·博尔什切夫斯卡娅在美国杂志《国家利益》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随着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正式就职的日期——2021年1月20日的临近,拜登领导的新政府将对伊拉克采取怎样的政策仍不明朗。

文章指出,在拜登迄今为止的所有公开声明中,并未过多谈论伊拉克的问题,只是承诺过将结束这场“无尽的战争”,并将美军撤出中东地区。与此同时,他也承认,需要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保留部分士兵,以对抗恐怖主义的威胁。

作者认为,鉴于美国国内当前仍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而且伊拉克所涉及的政治势力也非常有限,因此,认为拜登政府会将这个阿拉伯国家的问题列入议程之首并不现实。

此外,拜登与他所提名的国务卿人选安东尼·布林肯,都将俄罗斯和中国视为其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因此,二者应当会从长远的战略视角来处理伊拉克问题。

支持伊拉克的安全与民主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机构一直将重心放在大国之间的竞争上,那么支持伊拉克的安全与民主,不仅将能遏制伊朗,还将遏制俄罗斯等国。

美国一直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在于地缘政治,认为中国寻求通过这项倡议而谋求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创举,该项目以19世纪的古丝绸之路为基础,旨在将中国与世界相连。

不难发现,中东地区作为中国近年来最大的原油供应方,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全球战略的重要舞台。

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

中国希望以一种稳步但却不显眼的方式在伊拉克立足,原因不仅仅在于伊拉克庞大的石油储量,更重要的是源于伊拉克所处的战略位置,这对打造一个可控制连接欧亚各国的贸易路线的中心而言至关重要。

而在“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伊朗作为地区重要联络点的位置,因此,伊朗与中国也一直在寻求加强两国间的合作关系。

但是,作者认为,中国也同样需要伊拉克,为此,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一直在默默地扩大它在伊拉克的存在。

因此,中国成为了伊拉克最大的贸易伙伴,甚至排在欧盟和美国之前。此外,伊拉克还是中国的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沙特和俄罗斯。

中国公司在伊拉克开展业务,特别是在该国南部的油田中,并且还提供诸如电站维护等服务项目。

而能够证明中国在伊拉克的作用日益增强的迹象,最重要的就是伊拉克前总理阿卜杜勒-马赫迪在去年与中国签署的价值10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根据这项备忘录的规定,中国将向伊拉克提供一笔贷款,而伊拉克将每天向中国提供10万桶石油,以换取中国公司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被称为“石油换重建”的项目。

2019年9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右)与伊拉克总理阿卜杜勒-马赫迪出席北京举行的签字仪式 (路透)

但是这项协议受到了伊拉克国内部分人士的批评,包括来自议会的部分议员。部分人认为,阿卜杜勒-马赫迪是在利用这项备忘录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以使民众忽略政府治理的失败。

俄罗斯

而俄罗斯,则基于与美国开展大国竞争的更为广泛的愿景,将其关注重点放在伊拉克的相对优势之上,特别是在武器供应和能源供应相关的方面,以及与受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组织的联系方面。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俄罗斯与中国都没有在伊拉克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俄罗斯在伊拉克的利益,以及它在上述领域内对控制权的竞争,都将持续存在。

文章指出,更重要的是,俄罗斯也是伊朗的合作伙伴,而且,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多于竞争。

而在伊拉克人看来,俄罗斯是一个清楚“逊尼派恐怖主义”背后的危险的国家,正如《国家利益》的这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伊拉克人还认为,在危险和不稳定的环境中开展工作时,中国与俄罗斯都比西方国家更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美国与西方在伊拉克的利益

那么,这些对美国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这篇文章的作者回答称,首要因素在于美国认为中东“分散”了它对大国竞争的注意力。

而第二个因素在于,参与伊拉克竞争的各方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将允许其根据自身的价值观与利益来影响这个国家,并逐步扩大至整个地步,而这些利益与价值观往往与西方相悖。

作家指出,尽管伊拉克的问题存在很深的根源,但是该国仍拥有丰富的资源,甚至能成为该地区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作者认为,伊朗却并不希望看到伊拉克成为这样的一个国家。

另一方面,尽管土耳其也是伊拉克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但是,它也在破坏伊拉克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伊拉克人民

作者认为,允许伊朗等国控制伊拉克,只会导致地区陷入更多的动荡之中,因为这些国家并不会为伊拉克最重要的资源提供投资,即伊拉克人民。

根据《国家利益》的这篇文章,伊拉克并不需要成为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之首,相反,对伊拉克的安全、统一和民主进行投资,可以体现真正的外交风度。

随着中东威权主义的继续发展,对地区的参与,将帮助确保美国最基本的安全和地缘政治利益,而这也将在伊拉克以外的地区产生回响。

来源 : 《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