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埃塞俄比亚与苏丹的复兴大坝谈判再度失败

埃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之间的谈判再度宣告失败,三国未能就新的谈判方法达成一致,以解决三国围绕埃塞俄比亚在青尼罗河上修建的复兴大坝而产生的长达数年的分歧。
在今年10月下旬,这三个非洲国家重启在线会谈以探讨这座造价40亿美元的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的蓄水和运作问题,据悉,该项目在2011年开始动工。
会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评论之后重启。特朗普指出,处于下游的埃及可能会“炸毁”这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被埃及视作“生存威胁”,而这些言论却激怒了埃塞俄比亚。
来自这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灌溉部长在上周召开了会议,并委托本国专家讨论和制定了能使谈判富有成果的方法。
埃及灌溉部发言人穆罕默德·塞拜伊表示,分歧依然存在,4日举行的会议未能弥合分歧。
苏丹水利部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苏丹、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水利部长同意结束本轮有关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的谈判。”
这项声明写道,“本轮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苏丹灌溉部长亚西尔·阿巴斯表示,本轮谈判没有取得具体进展,一项得到埃塞俄比亚支持的苏丹提案,却受到了埃及的反对,这项提案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非盟专家的作用。
埃塞俄比亚表示,这些国家无法在诸如“即将进行的谈判时间表”等问题上“完全达成一致”。
它还表示,将求助于非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及南非外交部长,“对下一步行动进行磋商”。
多年以来,三国之间举行了多轮谈判,却始终未能就这座大型水坝的蓄水和运行问题达成协议。
巨大的风险
关键问题在于,如果出现长期性的干旱,埃塞俄比亚将向下游释放多少水量,这三个国家又将如何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争端。
在该项目的最后阶段,埃塞俄比亚拒绝接受具有约束力的仲裁。
埃及发言人表示,这三个国家将分别向非盟轮值主席国南非报告其立场。
埃塞俄比亚在青尼罗河上修建大坝,青尼罗河在苏丹汇入白尼罗河而成为尼罗河。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也是向它穿过的10个国家供水、供电的生命线。
这条河流85%的水流源自埃塞俄比亚,该国官员希望这座已经完工四分之三的大坝,能够在2023年之际达到满负荷发电的能力。
埃塞俄比亚认为,复兴大坝项目对该国的电气化和发展进程至关重要,并坚持认为,下游国家在尼罗河内的用水量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埃塞俄比亚在今年7月宣布,它已经达到了大坝水库蓄水的首年目标,这座大坝的水库可容纳740亿立方米的水量。
但是埃及和苏丹却对大坝减少它们在尼罗河内用水量的可能性感到担忧。
埃及的农业用水及超1亿人口的用水严重依赖尼罗河,而苏丹方面则警告称,如果埃塞俄比亚单方面为大坝蓄水,这相当于将数百万人的生命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
苏丹在4日表示,“不能无休止地进行谈判,必须保证其供水安全”。
苏丹和埃及长期以来一直呼吁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这场争端,并拒绝埃塞俄比亚采取任何单方面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