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全球抗议浪潮之中的共同点

Published On 2019年11月22日
作者叶思敏·萨尔汗在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全球部分城市当前出现的群众抗议浪潮中存在一个共同点:这些运动都是无领导的、去中心化的运动。
萨尔汗指出,这些抗议活动缺乏特定的领导人,而此事本身也是有意为之。
在文章之初,萨尔汗引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关领导者最高境界——“无为而治”的哲理:“太上,下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即指,最好的领导人,当群众功成事遂时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反而认为是自己的本领带来了成功。
但是,这位居住在英国伦敦的作者问道:如果根本没有领导人会怎样?她还指出,这些抗议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数万人,甚至是数百万人的参与。
社交媒体
尽管这些抗议活动的动机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非常相似。从智利到伊拉克再到黎巴嫩,抗议者利用社交媒体自发地掀起了群众示威活动,其中大多数都是和平性质的,反对当前的统治机构或执政当局,并誓言要继续抗议直至诉求得到满足。
随着各国政府在应对这些抗议活动时出现的升级,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这些群众运动将在多大程度上持续下去?在缺乏明确领导人的情况下,这些抗议活动是否存在失控的风险?而缺乏领导中心究竟是这些运动的弱点还是优势?

社会学家格尔保杜:当前的民众抗议缺乏领导中心并非偶然,而并非前所未见的情况 [半岛电视台]
尽管部分示威游行的爆发是为了表达具体的不满,如反对印度尼西亚的一项法案削弱了反腐败机构的权力,但是其他一部分,特别是发生在海地、埃及和玻利维亚的示威游行,抗议者们的诉求却不断上升高度,甚至包括了让现政府下台。
并非偶然
这些缺乏明确领导中心的抗议活动,并非偶然,也并非前所未见的情况。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社会学家保罗·格尔保杜表示,在政治带上民粹主义的性质之前,社会运动已经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格尔保杜补充道,当前席卷全球的、缺乏领导中心的示威活动,让人们再次想起了10年之前爆发的民众抗议活动,如2011年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这场群众运动引发了针对政治和金融精英的愤怒,此外,希腊和西班牙同年也爆发了针对政府紧缩政策的起义。
政治社会学家认为,这些运动并没有吸引特定的群体,而是吸引了社会中各个认为受到了政治阶层欺骗的阶层。
萨尔汗认为,这些抗议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为其参与者提供了相互沟通的手段,以成功组织这些去中心化的示威活动。
反对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然而,不仅仅是这些手段使得这些运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领导中心,因为这些去中心化的运动,其本身的目的也是如此。根据外交顾问集团独立外交组织执行董事卡尼·罗斯的说法,为这些运动任命领导人很容易让政府“集中精力处理这些领导人物——逮捕、杀害或抹黑他们”。
另一方面,缺乏领导中心的抗议运动很难镇压。同样,这些运动采取了明确的立场,反对政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哪怕是在参与者手中。
萨尔汗援引罗斯的话称,缺乏领导中心的运动会暴露在风险之下,少数抗议者有可能使用手段来执行多数人不赞成的决策。因此,缺乏领导中心的事实,或许会加剧紧张局势并引发暴力冲突,因为没有指导示威者如何应对当局的人物存在。
来源 : 美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