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经济遭到扼杀 为使其犹太化铺路

占领墙将巴勒斯坦最重要的两个旅游城市隔离开来
占领墙将巴勒斯坦最重要的两个旅游城市隔离开来:北部的耶路撒冷与南部的伯利恒[半岛电视台]

过去二十年来,以色列通过经济手段压制耶路撒冷居民,包括征收各类税费、禁止发放建筑许可等,并将城内土地改造为绿地及公共场所,为将来移交定居者作准备,此外,还有将耶路撒冷地区与1967年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隔离开来,而这一系列举措造成的结果是:耶路撒冷城内市场萧条,失业率超过15%,贫困率超过80%。

巴勒斯坦发展重建经济委员会主任穆罕默德·伊希提耶表示,”耶路撒冷曾是巴勒斯坦的经济支柱,首先是旅游业,不仅是宗教旅游,还有历史、教育、休闲旅游,特别是耶路撒冷包括酒店在内的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宜人的气候,使其成为除拉马拉之外的另一个夏宫,同时,其经济价值也体现在商业及文化领域。”

伊希提耶强调,耶路撒冷在历史上曾是教育中心,拥有大量学校及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官方及民间建立的,还有公益组织兴办的教育机构。

 

经济价值

 

自1967年被占领以来,以色列意识到耶路撒冷对巴勒斯坦居民的经济价值,因此以色列从一开始就在执行隔离计划,以将其与其他巴勒斯坦领土隔离开来,而近五年来,以色列的攻势愈发凶残。

旅游行业占耶路撒冷GDP的40%,也是受以色列占领措施影响最大的行业。耶路撒冷阿拉伯工商会会长法迪·哈迪米称,”1967年前,耶路撒冷 曾有40家酒店,而现在仅存20家,而且,1967年后仅建了两家酒店,容量为130间客房。”

 

以色列计划

 

哈迪米表示,”以色列及在巴勒斯坦的酒店附近又兴建了许多酒店,包括东耶路撒冷 中心、旧城区及圣地附近,以打击巴勒斯坦酒店的竞争力。”

哈迪米称,”以色列旅游局控制了耶路撒冷城内所有的旅游关节,以阻止外国游客到达阿拉伯区及其市场”,他还表示,游客们前来参观阿拉伯的耶路撒冷及老城区,但却选择在西耶路撒冷过夜,因为以色列让游客们害怕耶路撒冷居民,并鼓动他们在以色列的宾馆过夜,因而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回报只让以色列得到了好处,包括机票、住宿、餐饮等所有相关的项目。

而耶路撒冷老城区市场的商人目前则面临无数困难,老城区的1300家商店中已有250家倒闭。

在老城区的城墙外,共有550家商店分布于萨拉丁大街等地,然而,这些商店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伊希提耶表示,萨拉丁大街曾是耶路撒冷市场的中心,而现在,晚上六点后就变成了一条空旷的大街,没有游客,也没有买卖。

 

不断的封锁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耶路撒冷的市场都充满了来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购物者,90年代初,以色列开始对耶路撒冷进行封锁,直至其完全被围墙、大门、隔离墙包围。

如今,巴勒斯坦境内其他地方的居民无法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进入耶路撒冷,而许可证的发放也是少之又少,并限于医疗服务等目的。因此,耶路撒冷的商业活动完全受阻,造成11.2万耶路撒冷居民选择离开,去其他地方工作和生活。

去年10月底,以色列方面开始讨论所谓的”大耶路撒冷法”,这是以色列关于耶路撒冷问题制定各类计划的法律框架,也可以叫做”耶路撒冷2020计划”等等,此计划目的在于将西岸南部与中部、北部分开,迫使更多巴勒斯坦人离开耶路撒冷,总之,历届以色列政府都以制约经济作为实现该计划的武器。

具体而言,该计划旨在将巴勒斯坦人的比例降至10%到12%,并迫使穆斯林与基督徒迁徙,扩大耶路撒冷的面积,超过西岸面积的10%,相当于600平方公里。

该计划还将在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建造犹太定居点,建设绕行道路及桥梁,最终容纳100万犹太定居者。此外,还将阿拉伯区限制在9.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缺乏资助的项目

 

伊希提耶表示,目前制定了支持耶路撒冷居民坚持下去的计划与项目,包括建设宿舍、学校、酒店,对居民发放补助等。他还补充道,”我们要求阿拉伯国家及欧洲国家拨款支持耶路撒冷,我们提供了相关的计划和项目预算,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据我估计,如果我们每年至少提供1亿美元的资助,就可以支持耶路撒冷居民坚持下去。”

2010年阿盟成立耶路撒冷援助基金,向其提供5亿美元的援助,2013年成立的另一项基金又提供了10亿美元的援助,但是,耶路撒冷仅得到不足30%的金额。

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数据,耶路撒冷城内及周边地区的耶路撒冷居民约为42.7万人。

来源 : 半岛电视台+通讯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