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视的感觉会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被监视的感觉会改变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并渗透到人的大脑当中 (社交网站)

1785年,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设计了他所谓的“理想监狱”——它由一组围绕中央塔楼呈圆形排列的牢房组成,里面隐藏着一名警卫,可以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监视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会不断假设警卫可能在监视他们,从而迫使他们做出相应的行为。

同样,如今许多人感觉好像有一个未知的第三方在不断监视着他们。数百万个监控摄像头在你行走、驾驶和购物时持续跟踪你。事实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会全天候跟踪你的在线和社交媒体活动,并了解你的兴趣爱好,尤其是一些现代应用程序——它们只需查看你的面部特征就能准备识别。

法国克莱蒙高等大学的心理学家克莱门特·佩尔蒂埃表示,被注视的感觉的影响是心理学界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1898年,心理学家诺曼·特里普莱特证明,在有观众的情况下进行比赛时,自行车运动员会更加卖力。

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证实当人们感到被注视时,他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数十年的研究表明,被注视的感觉不仅会改变人的行为,还会渗透到人的思想中,改变其思维方式。研究人员断言,这些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整体心理健康的担忧。

实验表明,即使是在拥挤的地方,人们也能立即感觉到有人在监视自己,而且这种特质在生命早期就显现出来了。

不适感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社会认知专家克拉拉·科伦巴托指出,当人们感到自己被监视时,他们会感到不适。这种内在感受会反映在外在指标上,例如出汗。

科伦巴托在接受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的网站采访时补充称,在意识层面上,人们在受到监视时的行为会有所不同。他们的行为会更加符合社会规范,并且在被监视时,他们作弊或者乱扔垃圾的可能性也会降低。

这些理论强化了监视通过预防犯罪等有害行为而使社会受益的观点,这与边沁的“理想监狱”观点相符。

然而,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发现,被监视的感觉会影响人的认知功能,例如记忆力和注意力。

一项实验发现,当志愿者们在执行一项需要认知技能或回忆能力的任务时,当他们面前放上注视着他们的人员的照片时,他们的表现会更糟糕。

研究人员从这项实验中得出结论,直视他人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削弱他们的执行能力。

其他实验发现,当一个人感到自己被监视时,其部分心理功能(例如空间感知或语言处理能力)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监视通过预防一些有害行为(例如犯罪)造福社会,但它也会对人的思维模式产生负面影响 (社交网站)

“战斗或逃跑”机制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员凯莉·西摩表示,被监视的感觉会最大程度地加速一个人的社交处理机制,并激活其所谓的“战斗或逃跑”的生存本能。这种机制会对人的心理能力产生影响。

西摩在《科学美国人》的网站上发布的声明中解释称,监视我们的“电子眼”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而且它们对某些精神疾病患者(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它们还会导致社交焦虑,甚至是压力。

她补充道:“在现代社会,被持续监视的感觉让我们时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并随时准备做出反应。”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对杰里米·边沁的“完美监狱”理论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被监视的感觉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个体当中。这意味着,就像牢房里的囚犯一样,现代人感觉自己时刻受到人工智能算法、社交媒体软件和加密应用程序的监控,却根本不知道是谁在监控自己。

心理学家克莱门特·佩尔蒂埃认为,持续的被监视感会以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感知。

他解释称:“受到监视负面影响的心理能力,正是那些让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和回忆的能力。”因此,当这些能力在监视的影响下受到压力时,一个人的注意力就会下降。

大量研究表明,员工在工作场所感到被监控会降低其工作效率,在监控摄像头前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成绩也会较低。

研究员克拉拉·科伦巴托总结道:“在50年前,我们还没有这么多的监控和社会联系。我们生活在一个尚不熟悉的新社会环境当中。因此,我们必须考虑这对我们认知能力的影响,包括其对人类潜意识的影响。”

来源: 德国媒体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