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卡地区可能实现的文化和解:阿塞拜疆能否提出保护遗产的新模式?

位于纳卡地区的Ghazanchetsots教堂,曾是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时代的中心,此后为亚美尼亚东正教所霸占 (法国媒体)

跟位于高加索地区库拉河与阿拉斯河域内的所有地区一样,纳卡地区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文明与文化的中心,其中的许多古迹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8世纪初期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时期,随后该地区又先后经历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蒙古及土耳其时代再进入现代,该地区保留着大量的遗迹,使之更像是一个开放的博物馆,包括大量的修道院、教堂、神社、清真寺以及古老的民宅。

休·艾肯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亚美尼亚军队在在上世纪90年代摧毁了阿塞拜疆城市阿格达姆,而阿塞拜疆政府也证实,处于亚美尼亚控制地区的清真寺和伊斯兰遗址遭到了亵渎。另一方面,作者认为,阿塞拜疆政府在1997年至2006年期间,在纳赫吉万地区发起了一场破坏亚美尼亚遗产的运动。

而目前,就在阿塞拜疆收复过去丢失的土地的这一刻,作者艾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说服一个政府去照顾另一些持不同信仰的人民的遗产?

《海牙公约》

作者艾肯认为,在这样的框架下,当不同派别之间发生任何战争或冲突时,保存文物与古迹应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挽救生命和保护人类福祉之后,应立即将文物保护放在首位,因为具有文化维度的遗址命运,对于支持长期的和平努力而言非常重要。

长期以来,国际努力一直侧重于在战争和武装冲突期间保护文物与遗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品收藏馆受到了广泛的破坏,此后,1954年签署的《海牙公约》便旨在发生武装冲突期间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加入了这项公约。

多场针对文明遗产的蓄意攻击——例如克罗地亚在1993年炸毁了波斯尼亚的莫斯塔尔老桥,以及塔利班运动在2001年用炸药摧毁了阿富汗的佛像,敦促世界各国领导人及国际组织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框架。

2002年,负责起诉种族灭绝罪、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的国际刑事法院得以成立,而蓄意破坏文化遗产也被列入了战争罪的范畴。

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当地考古遗址遭到的抢劫和破坏引起了广泛的愤怒,此后,美国参议院在2008年批准了美国加入《海牙公约》。

作者艾肯补充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期发起了一场高级别的运动,以抵抗该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所说的来自极端分子的“文化清洗”。2016年,国际刑事法院对马里的一名圣战分子提起诉讼,罪名是他对一座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的清真寺以及对马里北部廷巴克图地区的其他遗迹所发动的袭击,构成了战争罪。

同年,多个国家的政府呼吁建立一个“国际避风港网络”,以保护即将受到袭击威胁的文化遗产。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曾威胁要打击伊朗境内的文化遗址,从而在五角大楼内部引起了轰动的反应。

部分政府参与其中

作者艾肯认为,在武装冲突期间,对文化遗址的破坏不仅仅限于极端主义团体或军事力量,甚至部分政府也系统性地实施了这类行为。

例如,自2012年以来,缅甸军队在若开邦地区摧毁了数百所清真寺和伊斯兰学校,这是针对罗兴亚穆斯林群体实施的残酷运动的部分内容。而就在几个月前,以印度教思想著称的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在巴布力清真寺的遗址上奠定了印度教寺庙的基石,据悉,这座历史可以追溯至16世纪的清真寺,在1992年被一群印度教徒所摧毁。

1992年,格鲁吉亚军队摧毁了许多阿布哈兹的文化遗址,其中包括记载该地区部分重要历史的档案馆。然而作者强调,联合国、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却对这些行为保持沉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没有予以干预,特别是鉴于该机构的部分运作资金正是来自实施这些行径的政府。

保护考古遗址的历史案例

作者艾肯认为,纳卡地区的历史宝藏和考古遗址不应当在最近这场战争之后遭到破坏,并且应该像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那样,将其控制权从亚美尼亚手中转移至阿塞拜疆政府。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艾肯提及了罗马的万神殿——这座神殿被认为是古代时期最重要的神庙之一,天主教在公元7世纪继续使用该神殿,而使之保留至今。而来自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在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将这座圣索非亚大教堂保留为清真寺。在“新教改革”时期,尽管马丁·路德致力于消除天主教信仰,但他仍然反对破坏德国境内的天主教艺术遗产。

作者艾肯证实,在发生战争的这几年内,处于反对派控制下的叙利亚伊德利布省的居民们,一直在保护着历史可追溯至伊斯兰教诞生之前的马赛克画作与古代建筑,并认为这些是他们身份的组成部分。

2012年,塞浦路斯分裂两方之间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以照顾受到威胁的文物及遗产。在欧洲联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之下,双方共同参加了教堂、清真寺、浴室、运河以及古老防御工事的修复工作。此外,希腊东正教徒社区也迅速谴责了针对该地区内许多清真寺所发动的袭击。

根据艾肯的说法,尽管纳卡地区在过去的30年内经历了无尽的战争,但是文化和解仍然可能实现,因为双方都能意识到文化遗址和文明遗产的价值。

2019年,亚美尼亚人在舒沙市修复了一座建于19世纪的著名清真寺。而在最近一次的讲话中,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也承认了该地区的教堂的重要性,即便他仍然否认了这些清真寺的亚美尼亚起源,并强调这些教堂属于阿塞拜疆人的祖先。

艾肯在报道中指出,为了保护该地区的文化遗址,俄罗斯已经在达迪万克修道院内部署了维和人员,并敦促阿塞拜疆根据最近达成的停火协议,切实保护其控制地区内的其他亚美尼亚古迹。

冲突根源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冲突根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苏联时期,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决定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的纳卡地区成立一个亚美尼亚自治区。

当时,斯大林在纳卡地区的不同地点内安置了许多亚美尼亚人,而这项政策也在上世纪90年代为俄罗斯人带来了血腥的后果。

当苏联结构的弱点开始显现时,亚美尼亚人要求将纳卡地区的主权从阿塞拜疆转移至亚美尼亚,因此,在90年代初期,两国之间的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全面战争。

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亚美尼亚人在1991年占领了阿塞拜疆城市斯捷潘纳克特(纳卡地区最大的城市),然后又在1992年占领了舒沙市和霍贾利市。

此后,亚美尼亚人又占领了拉金、霍贾温德、卡尔布哈尔以及阿格达哈,并在1993年进入了阿格达姆,随后占领了加佰利、富祖利、库巴德利和辛基兰等省份,而这样的势力版图一直延续,直至最近一场战争才有所改变。

来源 : 半岛电视台 + 纽约时报 + 美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