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强对稀土的控制,扰乱全球制造业

由于中国限制稀土和相关磁铁的出口,全球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正面临危机。北京正在利用这些材料作为地缘政治工具,加剧与欧洲的紧张局势并威胁全球供应链。
根据索菲·费伊和哈罗德·蒂博在《世界报》上发表的报道,这场危机在短短几周内就已在生产线上明显显现。自4月初中国对某些战略矿产——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及其衍生磁铁——的出口实施限制以来,出现了供应瓶颈,影响了许多严重依赖这些矿产的全球行业。危机的影响已开始在汽车行业明显显现。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波音和空客:中国会在贸易战中占据优势吗?
水果蔬菜威胁加剧泰国-柬埔寨边境争端
G7峰会:谁将出席?议程是什么?
据日经新闻报道,5月26日,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因稀土零部件短缺而被迫停产其Swift车型。同月月底,由于其一家供应商稀土磁铁用完,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暂停了其 Explorer SUV 的生产一周。印度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巴贾吉 (Bajaj) 证实,持续的危机将对其 7 月份的电动汽车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6月4日,欧洲汽车行业暴露了其受此次危机影响的程度。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IPA)表示,“这些限制措施已导致欧洲多条生产线暂停运营,部分工厂关闭,随着库存耗尽,预计未来几周影响将进一步恶化。”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证实其部分供应商受到影响,法国汽车供应商行业协调委员会主席西尔万·布鲁表示,“情况已进入危机管理阶段”。汽车设备工业联合会主席让-路易·佩什称,这是“一场欧洲有牌可打的经济战”。

令人担忧的情况
欧盟贸易专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上周二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后公开表达了他的担忧,他表示:“这种情况对欧洲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工业来说都令人担忧,因为稀土元素和永磁体对于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作者指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战正在间接影响与这场冲突无关的其他国家的制造商。 4月初,在全球两大经济体互相升级关税的背景下,北京悄然宣布,中国企业出口重稀土元素及其衍生物必须事先获得每个外国客户的授权。
鉴于这些零部件将用于导弹和核武器,北京以国家安全和不扩散义务为由实施出口限制。然而,这些材料是中国对抗美国对半导体行业限制的重要杠杆,尤其是在华盛顿威胁对使用华为芯片的公司和国家实施制裁之后。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5日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话结束时表示,该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补充说,“应该不会再出现稀土产品困难的问题”。

中国控制
作者认为,本文凸显了中国对其他国家造成伤害的强大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 中国控制着全球约70%的稀土元素产量。
- 中国控制着全球99%的稀土精炼和90%的稀土产量,由稀土合金和元素制成的永磁体约有20万吨。
如今,这些磁铁已应用于所有机械和技术领域,而汽车行业是其最大的消费者之一,因为它们用于扬声器、挡风玻璃刮水器机构、制动系统、电动座椅调节以及电动和热力发动机。
巴黎AlixPartners咨询公司顾问亚历山大·马里安(Alexandre Marian)估计,“一辆搭载热力发动机的汽车含有400至500克稀土元素,价值在2至50美元之间。一辆混合动力汽车的稀土元素含量在1至5公斤之间,价值在50至200美元之间。相对于汽车的整体价值而言,这微不足道,但对于生产而言却至关重要。”
审批缓慢
许多全球制造商原本预计中国会单独切断对美国国防部门的供应,但这些预期很快就破灭了。目前,出口许可证的发放数量有限且不定期,中国各省的地方官员似乎对许可证申请进行了过度审查。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表示,自 4 月份以来,已有数百份申请提交,但只有约四分之一获得批准。该协会谴责各地区的审批程序不透明,有时仅仅因为形式问题就遭到拒绝。
作者指出,中国出口便利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是地方官员担心中央政府会犯错误。新加坡《稀土监测》通讯编辑托马斯·克罗默表示,“中国官僚机构反应过度,以确保稀土不会离开其领土并进入美国军工联合体。”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驻华欧洲工业家否认了这一解释,并强调称,出口到欧洲的稀土大多用于民用,这使得这一进程更快。他不认为这仅仅是官僚主义的原因。
一些公司已将目光转向日本,日本在 2016 年紧张局势和两种稀有金属价格上涨后建立了战略储备。据亚历山大·马里安称,还提出了购买现成零件以避免许可证的建议。然而,这可能会增加欧洲设备供应商的痛苦,尤其是汽车行业,因为该行业依赖于连续流动系统,而不像航空业那样拥有更大的库存。
然而,托马斯·克罗默试图平息局势,他认为,由于中国“到2030年的生产能力相当于全球需求的最高估计值”,它无意对美国以外的国家造成长期损害,以免迫使这些国家加强自力更生的战略。
报道指出,稀土已成为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一个争议问题,中国在其中占据上风。这与电动汽车形成了鲜明对比,布鲁塞尔自2024年10月起对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对于将于7月访问北京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来说,这个问题将成为谈判桌上的一个突出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