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愈演愈烈:人民币能与美元竞争吗?

人民币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法币,而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之一。基于公开数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24年达到了134.91万亿元(约合18.8万亿美元),从而维持了它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据统计,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工业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1%,这是其中最大的贡献比例,其次则是批发和零售行业——该行业贡献了近10.2%的比例,而金融行业则贡献了该国近7.3%的经济产出。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中国警告全球经济分裂风险
日本汽车行业对特朗普关税的影响发出警告
特朗普的钢铁、铝关税:目标国家如何应对?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促使中国在2015年多次进行贬值操作,中国领导人表示,这是该国进行市场改革的努力之一。
而这又反过来导致了与美国的贸易战的开端——美国声称中国在操纵货币,美国总统特朗普自2018年开始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而中国也对美国的一系列产品征收了报复性的关税。
现在,随着特朗普重返美国政府及其开始对世界多个主要经济体发动贸易战,这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而中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并对人民币进行了贬值操作。
在了解人民币的历史与未来及其与美元的战争之前,我们将首先区分“人民币”与“元”这两个名称之间的不同。
“元”与“人民币”
当中国还处在帝国时期时,其货币就被称为“元”,而到上世纪50年代,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将其货币改称“人民币”,而世界层面则仍使用“元”这一术语。
“元”也被视为中国金融和经济体系内的计量单位,它代表了一个货币单位。另一方面,“人民币”是该国为其官方货币采用的正式名称。
“元”的缩写为“CNY”,而“人民币”的缩写为“RMB”,并且在世界某些国家/地区的交易所内均有使用,因此,投资者混淆这两种术语的使用并不奇怪。
为使读者更简单地理解此事,这就类似于美国货币的使用,即“美元”的代名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将美国货币的官方名称叫作“美元”。它们是一样的,就像“元”和“人民币”一样。
人民币的历史
当我们谈到中国时,我们谈论的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它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而中国也是创造货币的主要国家之一。
中国人使用的第一种货币是“贝币”,后来还创建了铜币作为该系统的替代品。
据报道,由于西班牙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其货币在该地区广泛传播,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中国在1889年首次提供了被称为“元”的货币。
在1903年,中国当时的帝国银行开始以纸币和硬币的形式制造“元”。
“元”作为中国的官方货币而延续至1948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后将官方货币更名为“人民币”,并于1949年正式发行“人民币”,其中文字面意思为“人民的货币”。
世界银行的主要储备货币
随着中国在21世纪初期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融资和贸易中心之一,人民币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货币。
为了承认其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11月宣布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以加入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行列,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政府间贷款中使用的货币之一。

“人民币”与“美元”之争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冲突,因为中国已经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项转变导致了中美两国的经济竞争以及这两种货币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中国努力提高人民币的全球地位以取代美元的背景之下。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已经在1997年至2005年期间对“元”保持兑换美元的固定汇率,即一美元兑换8.3元,这有助于其通过保持低价值货币来加强出口,但美国批评了这项政策,并声称这在国际贸易中给中国提供了不公平的优势。
2003年,美国参议员舒默向美国国会提交了针对人民币价值的第一项法案。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结束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汇率,并将其初始汇率定为一美元兑换8.11元,然后开始以一篮子的货币的身份而在市场上根据供应和需求来执行浮动汇率,并允许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参考价格而相对于美元每天上下浮动0.3%。
这就导致了美国参议院的两名成员在2006年支持一项法案,要求对中国商品施加高额关税——如果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升值的话。而这反映了美国国会对美国对华贸易赤字问题升级的挫败感——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在2006年创下了2330亿美元的纪录。
据此前消息人士透露,在2009年11月11日,时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称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相对安全”,但又表示一旦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就将在未来10到15年内提供一种替代货币。
就在同一天,中国发出了迄今最明确的信号,表示愿意让人民币升值,并表示将考虑由主要货币而不是仅仅是美元来引导其汇率。

战鼓敲响
2019年,这场冲突达到了顶峰,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在总统特朗普的主持下,声称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从而促使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以消除中国近期行动所带来的不公平竞争优势。
同年,美国国会最新发布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宏观经济与外汇政策报告》声称,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通过长期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来促进人民币贬值。
这份报告解释称,中国已采取切实措施以使人民币贬值,同时,尽管其过去也曾积极使用此类工具,但仍然维持了庞大的外汇储备。
这些举措的背景证实,人民币贬值的目的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而且认为人民币的价值是公平的。
据“Science Direct”平台报道,这些举措导致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这场贸易战早在2018年3月就已开始,当时,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贸易措施,特别是针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在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对抗的第一阶段内,两国分别对彼此价值近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了关税。
该消息人士曾称,自此之后直至2020年6月,美国对几乎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都征收不同税率的新关税,而中国的回应则是对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
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2020年,当时,美国撤销了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决定。美国声称,之所以做出这一改变,是因为中国同意不让人民币贬值,以使其商品相对外国买家更为便宜。
人民币的未来与挑战
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中国正寻求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 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中国成功说服世界许多国家、企业和中央银行增加人民币的使用,并为此致力于促进区域和多边合作。
例如,北京正在推动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为首的金砖国家集团在贸易和投资中增加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当地货币的使用。 - 在2016年,中国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成功使人民币成为可以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组成部分的国际货币之一。
- 数字人民币:据全球政府金融科技平台、全球政府金融科技报道,中国正在寻求将其货币数字化,以提高其金融体系的效率,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强调,零售业需要全面接受数字人民币,以实现中国金融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最重要的挑战
尽管中国不断努力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但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仍面临重大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包括:
- 据路透社报道,人民币仍然不能自由交易,从而限制了其广泛采用。
- 美元的强势及其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美国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25%,但去年近一半的国际支付都是以美元结算的,而此前有消息称,全球所有央行的外汇储备中近60%都是以美元计价的。
- 汇率波动: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2月设定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新汇率,这显然是为了应对特朗普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的决定。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兑一美元汇率从1月底的7.1698元 降低至7.1693元,从而加剧了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
这一过程引发了投资者和企业的担忧,因为随着美国关税对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市场担心汇率将大幅波动。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影响人民币的稳定,因为美国的贸易和经济政策可能会给人民币带来额外压力。例如,特朗普最近威胁要对那些在贸易交易中避免使用美元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100%的关税。
人民币正试图通过数字化和扩大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等举措来加强其全球地位,但它也面临着汇率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影响人民币的稳定性和未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