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正在为新的贸易战做准备?其目标是什么?

中国崛起为海上贸易的主导力量,从而在经济战争时期提供了另一个压力来源 (盖帝图像)

中国决策者越来越相信美国决心实施全面战略来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国的官员、学者和媒体越来越多地谈论“独立自主”并且为中国被迫与美国分离做好准备。

在美国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其作者指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提出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旨在为金融强制分离风险做好应对准备。一名常驻上海的学者认为,“和平成果已经结束,中国是时候为全面分离做好准备了。”此外,还有更为温和的声音承认中美关系在“脱钩论”背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呼吁中国“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争取做到最好”。

作者预计,中国军队的额外加强将是潜在回应的内容之一,而且还有望收紧两项经济限制,并将加倍追求自力更生的战略,此外,还将通过加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并扩大其在国际贸易海上通道中的影响力,以发展其进攻性的地缘经济能力,从而保护中国经济不受制裁影响。

“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在2021年作出历史性决定的基础,而西方最近对俄罗斯实施的严厉制裁,也提醒中国领导人有必要加强经济独立。

在今年2月25日,即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第二天,《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指出,独立自主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另一方面,政府最近承诺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来提高自力更生的水平,政策制定者正寻求让中国经济做好准备,以抵御被迫分离所可能造成的经济打击。

加强人民币

作者解释称,中国对西方的遏制所采取的防御战略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建立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全球商品贸易体系,以提高人民币的定价能力,增强中国在全球资源贸易和贸易中的实力及其全球金融地位。目前,俄罗斯、安哥拉、委内瑞拉、伊朗和尼日利亚等主要石油出口国,均在对华交易中接受人民币支付。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于2018年推出了上海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而到2021年4月,人民币原油期货合约总交易量达到44万亿元(约合6.7万亿美元),客户来自多达23个国家。

石油出口商可以在上海和香港的黄金交易所内,将其石油人民币收入兑换成黄金,而这种可兑换性表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已经拥有完整的国内基础设施,并且可以通过黄金间接进行石油交易。

作者认为,中国可以利用当前的能源转型,以发展“天然气元”来模拟石油美元,正如那些依赖美元收入却无法在其他地方自由消费的产油国一样,像俄罗斯和伊朗等天然气生产国也可以依赖人民币。

在中国2017年出台的世界能源发展报告中,中国学者提出了“天然气元”的概念,而鉴于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分散性和中国作为主要买家的地位,“天然气元”的落地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俄罗斯、伊朗和中国的液化天然气产量加起来超过了美国,并且它们都拥有非美元的金融基础设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另一方面,伊朗与卡塔尔共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田,伊朗正致力于恢复其在此前因制裁而停止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计划,而欧盟也在寻求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并以此作为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制裁。

尽管中国并未向俄罗斯提供物质支持,或是帮助其规避西方制裁,但是在今年2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量翻了一番,可以说,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的地缘经济综合实力远远强于欧佩克。

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在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过程中,全球对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的高需求,以及气价与油价的分离,为“天然气元”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尽管如此,要让人民币迅速成为主导货币并对美元霸权构成真正的威胁,也并非一个容易的过程。

缺乏以人民币计价的、富有吸引力的资产,以及缺乏高价值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阻碍了“石油元”或“天然气元”迅速出现的可能性,此外,中国对经常账户盈余的依赖和相对封闭的资本账户,也阻碍了中国政府债券与美国国债的竞争。

支付与金融通信

中国推出的金融体系中的其他要素,还包括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的、受数字人民币支持的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这套系统于2015年推出,这套国有的金融基础设施,可允许受到制裁的实体进入全球市场,尽管规避制裁并不是这套系统创建的最初动力。

建立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的初衷,是为了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且这套系统越来越被视为中国对全球银行系统“SWIFT”的替代方案,甚至早在部分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前就已如此。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将金融通信服务和结算任务结合在同一个平台上,被视为“SWIFT+CHIPS”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不同机构转移美元的中国替代方案。

作者指出,使用这套系统进行财务往来和完成内部结算,将消除向美国披露交易数据的风险,进而切断要求实施制裁的信息流,而在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也消除了对美元的使用——除了需要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的交易。这套系统的容量和国际覆盖范围有限,目前包含76个直接参与者,其中64个在亚洲,8个在欧洲,而在北美洲则只有一个。

中国银行与“SWIFT”系统合作,以获得可从理论上缓解制裁的国内服务,并于2021年1月与“SWIFT”启动了一项名为“Finance Gateway Information Services”的、价值1000万欧元的联合风险项目,但是在此后不久,美国、欧盟、英国和加拿大找借口对部分中国官员实施了制裁。

这一项目旨在建立金融通信服务的本地网络,并建立本地数据库来存储、监控和分析跨境支付的通讯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跨境支付系统和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是“Finance Gateway Information Services”项目的两大贡献者,二者的存在表明该项目被授权鼓励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一旦这成为现实,这可能将是另外一种有效方式,以便在中国的主要银行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时,控制其可能产生的损害。

中国抵御西方遏制的主要战略途径之一,就是建立以人民币为基础的商品交易体系 (欧洲通讯社)

强制措施

在防御方面,这些措施对中国试图保护自身免受美国遏制战略后果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由极端事件引发金融战争的最坏的情景之下,中国则可以实施两项攻击性的报复措施,即扰乱全球供应链,以及限制外国进入中方控制下的商业港口。而蓄意破坏供应链至少可以有两种形式,包括应用反制裁监管框架,以限制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对重要材料的出口实施管制。

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经颁布了5项旨在阻止美国制裁影响的立法,包括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关于不可靠实体清单的规定、域外规则、反外国制裁法和出口管制法,而后者是中国第一部建立全面制度以对出口进行综合管制的法案,此外,中国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中国出口管制的白皮书。

随着这些法律的实施,中国政府可以强制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或外国市场之间做出选择,同时遏制并制裁可能对中国国家商业和利益构成威胁的外国合作措施。出口管制法和相关白皮书,都以更详细的方式表明,中国决策者在如何战略性地利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以应对外国限制措施并保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愿景。

作者认为,出口管制框架可以为中国政府开辟新的空间,根据国家安全例外原则,在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情况下,限制稀土元素的出口。这项出口管制法可以为中国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以国家安全考虑为由,限制用于制造高科技消费电子产品和美国复杂武器的稀有元素的出口。

当然,过度依赖这类强制措施也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因为实际上中国并未垄断稀土元素,而是稀土元素的加工链,这是因为它们产生的成本和环境问题,如果中方的威胁引起过度关注,那么不排除美国在危机发生之前很久就采取措施,并创建自有的替代加工链的可能性。

作者解释称,中国崛起为海上贸易的主导力量,在经济战争时期提供了另一种压力来源,而中国的港口收购举措让中国对全球航运流动拥有了更大的控制权,这可能会限制外国人在保障供应链方面的能力。截至2019年,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101个港口项目。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战略都存在其自身的风险,美国拜登政府必须寻求通过“投资、匹配和竞争”的战略,来挑战中国并与中国共存,但它必须抵制将中国妖魔化的做法,或者是天真地拒绝中国挑战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和美元霸权的能力。

美国可以通过加强美国领导层的吸引力和当前世界秩序的吸引力,从而使中国试图限制美国地缘经济实力的尝试被边缘化。美国是时候抢在中国之前,倾听那些急于支持发展或要求获得代表权的国家的声音了。

来源 :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