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奇迹能在中国持续吗?

中国经济在面对危机时表现出了更大的弹性与应变力 (路透社)

彭博社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奥里克(Thomas Orlik)在其新书中,称中国为“永远不破的泡沫”。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奥里克在其新书《中国:永远不破的泡沫》中对中国经济的复原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公正评价,从而引起了密切关注该问题的评论界的重视。

杂志在报道中指出,对奥里克而言,幸运的是,他对中国泡沫的定义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他没有提及任何特定的市场或狂热——例如今年围绕科技股所产生的狂热,而是指出,中国战胜危机的经济势头,避免了“中国经济崩溃论”的预言成真。

到目前为止,这种无法阻止的力量,正在从新冠疫情中迅速恢复。

尽管奥里克并不太依赖经济理论来证明这种信心,但是,该杂志指出,他也从中获得了一些保证。

永远不破的泡沫

永远不破的泡沫,似乎是被经济学定律排除在外的类型,但事实上,这篇报告指出,理论家们一直在思考可持续性泡沫存在的可能性,而这种想法来自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著作——1958年获奖的保罗·萨缪尔森和1985年获奖的让·蒂罗尔。

萨缪尔森与蒂罗尔的著作表明,当经济增长率始终超过利率时,泡沫就能够继续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泡沫可能仍具吸引力,而其产生的负担也在承受范围之内,从而吸引着买家,能够在不影响经济的前提下实现自给自足。

例如,假设每一代工人将其收入的一部分投资在根本上无用的资产上,例如计划在退休时出售的空置公寓,那么,鉴于每组人群都存在相同的计划,因此,他们都将在从祖父母那里购买资产的后代中找到买家。塞缪尔森认为,既然有另一代人“总是要来”,那么,这个链条就永远不会断裂。

如果经济能够保持增长,那么,每一代人都将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资产投资,这将使卖方获得正收益。

《经济学人》的这篇报告指出,如果经济的增长率超过利率,那么投资的回报率也将高于银行存款等储蓄方法。

《经济学人》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正从新冠疫情中迅速恢复 (盖帝图像)

应对经济放缓

根据埃默里大学的凯吉·陈与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伊万在201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永久性泡沫的存在是可能的。

这个模型指出,只要能够从廉价劳动力(包括从田间转移至工厂,以及从国有公司转移到私有公司中的劳动力)中获得利润,私人资本就能获得可观的回报,从而为企业家提供了将大笔资金投资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潜力。

与此同时,他们还意识到,当劳动力短缺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将下降,这也促使他们将财富分配到其他具有价值的领域内,例如房地产领域。

该杂志补充称,根据这种情形,房地产价格将与企业家资本所获得的回报率保持同步,而后者将高于宏观经济的增长率。

随着寻找劳动力变得越来越困难,资本和财产的回报率也会逐渐下降。

在本书的后续章节中,奥里克解释了中国如何应对这种放缓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从2016年开始,中国就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房地产开发商积压了大量公寓未能出售,并存在巨额贷款,中国还受到了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威胁,使经济陷入金融低迷的状态。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是如何应对的呢?答案包括以下5点:

  • 重组并调整经济结构。
  • 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再融资、轮换及注销。
  • 在不减慢步伐的情况下重新调整了活动结构。
  • 减少对新矿藏与钢铁厂的支出,同时为基础设施建设分配了更多的预算。
  • 对由银行短期高息贷款资助的项目,通过地方政府发行的低收益债券进行再融资。

清理行动

该杂志指出,中国还取消了不良贷款及许多有形资产。除此之外,还关闭了陈旧的矿藏,改造了棚户区,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购房补助,通常情况下,这些补助都由央行提供的定向贷款来完成。

注销许可证、关闭原有设施,的确减少了经济产生的财富,但是,这并没有切断新的活动流。

这篇报道指出,实际上,注入经济的新资金与从经济中撤出的旧能源相结合,推高了价格,并加速了名义GDP的增长。另一方面,这又恢复了增长与利率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对债务水平的支持。

报道解释称,这项清理行动得益于中国的部分非同寻常的优势,包括监管机构所具有的影响力,及其劳动力所存在的灵活性。

例如,工人能够跟上不断变化的活动结构;但这是一个与某些经济原理兼容的结构,可以在其他任何地方予以应用。

而在当前这个危险的时期,中国所面临的经济衰退压力也表明,仍然存在刺激经济的空间,而且由于利率低于增长率,它甚至可以承担任何不敢作出的承诺。

来源 : 英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