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采取措施以控制经济风险

China's Xi turns to financial experts to tame economic risks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命12名国有金融机构或监管机构的前高管担任中国31个省、地区和直辖市的关键职位(路透社)
在中国努力应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之际,中国已启动一项新战略,将金融专家派往各省管理风险,重塑地区财富。
 
自2018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任命12名国有金融机构或监管机构的前高管担任最高职位,其中包括一些应对银行和债务问题的人,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崩溃的担忧。
 
据路透社的研究,在2012年上一次领导层换届之前,只有两名省级高官有这样的金融知识经验背景。
 
最近晋升的金融专家包括北京市副市长、前央行副行长殷勇和山东省副省长刘强。刘强从中国农业银行到中国银行,从中国最大的几家商业银行提拔而来。
 
另一位新上任的官员是重庆市副市长李波,在2019年之前,他一直领导着央行的货币政策部门。
 
监督比那些小国家更大的经济体,该任命似乎把这些官员放在人事重组的快车道。
 
需求金融专家
 
香港独立研究平台全会的合伙人冯楚成表示,现在需要银行家,因为地方政府面临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
 
他说,这些前银行家和监管者的任务是预防和减轻重大金融风险。
这些人事调动出炉之际,中国经济增速已降至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政府基础设施投资也有所下降。
 
2019年,有5家地区性银行遭遇管理或流动性问题,这加大了在意料之外的角落里潜伏毁灭性债务炸弹的可能性。
 
在1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的重要年度经济会议后,新华社称,我们需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准备。 
 
新华社称,在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问题交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
 
分析人士说,随着压力不断增大,地方政府预计将率先应对金融恐慌,并通过地方干预来降低救援成本。
 
政府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所所长何海峰表示,在各省任命有金融背景的副省长有助于更好地将金融政策融入地方实践,预先防范金融风险。
 
他说,这样的任命也显示了官方人事安排方式的变化。
 
拭目以待
 
长期以来,金融高管一直没有担任过领导岗位。
 
1949年中国建国后,银行被国有化。
 
2017年,习近平开始强调金融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升高管地位。
 
习近平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表示,政治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行业。
 
在习近平领导下被提升到省级领导职位的12名前金融高管中,有一半是1970年后出生的。
 
现年48岁的辽宁副省长张立林是一位资深银行家,曾在中国第三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供职20年。他是在三家国有金融机构宣布投资当时陷入困境的锦州银行几天后被任命的。
 
该行的风险处置计划是2019年解决高风险金融机构问题的一个里程碑。
 
今年53岁的谭炯曾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该行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他于9月被派往贵州。
 
根据国信证券的一份报告,这个多山的西南省份是中国负债最多的省份,截至2017年底,负债率为161.7%。
 
一些人物过去曾在金融行业初试身手,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岐山,他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但越来越多的金融高管走上高层岗位,领导人往往要花上数年时间晋升。 
 
冯楚成说,对于那些展望2022年以后的人来说,这些官员值得关注,他们可能成为新一代领导人的一部分。
 
冯楚成说,中央政府可能会把这些官员留在地方政府,并提拔他们,他们有更大的机会升迁。
来源 : 路透 + 通讯社

广告